1938年4月,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到延安探望被晋军误伤的林师长,由于身上没带现金,就空手去了。回西安后,卫立煌以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名义,给18集团军送了份“厚礼”: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牛肉罐头180箱。 卫立煌是国民党二级上将,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也被视为非典型的嫡系将领。他的军事生涯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行动。 卫立煌当时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随着事变的爆发,迅速带领部队北上,意图援助平津战场。然而,平津已先后失守,卫立煌被迫转向山西,这一地区由阎锡山掌管,阎锡山在当地的影响力深厚,著名的警句“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形象地描述了他的政治策略。随着日军的大规模进攻,阎锡山深感压力巨大,将对抗日本军队的指挥权全权交给卫立煌。 山西与陕西同属第二战区,这一区域同时也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的活动范围。在山西期间,卫立煌见证了八路军与日军的多次交锋,如平型关大捷,以及在太原周围的一系列伏击战。 1938年2月,随着太原的陷落,日军调集重兵力图一举占领整个山西省及华北地区。卫立煌为此策划并指挥了太岳山区的韩信岭防御战,此战彰显了他的军事才能。在连绵十余天的血战中,卫立煌的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对抗,虽面临极大的压力,但未让敌人突破前线。在此期间,八路军的积极配合与出击,尤其是在正太路与娘子关地区的行动。 在紧急撤退中,卫立煌部队采取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成功突破日军的包围。在撤退至吕梁山脉的途中,遭遇了更多的挑战。尽管情势万分危急,卫立煌仍然坚持指挥,直至安全撤退至晋南中条山区。 此外,卫立煌的策略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其作为军事指挥官的独到见解与决策能力。在太岳山区的战斗中,他能够灵活运用阵地与运动战结合的策略,有效地阻滞了日军的南侵势头。 1938年4月17日,卫立煌带领着一支庞大的车队从延水关出发,沿着延川县的道路,向延安进发。 沿途村镇的居民用彩纸制作的标语牌随处可见,上面写着“加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等口号。尤其是在距离延安城二三十里的地方,卫立煌一行人看到远处已经聚集了大批欢迎的人群。随着车队的抵达,这些人群开始敲锣打鼓,高喊口号,场面非常热烈。 抵达延安后,卫立煌与随行的将领们一同走下车辆,被迎接团队的重要成员如滕代远、萧劲光、金城等亲切迎接。他们被引领至一座新整修的大教堂,那里布置得庄重而简洁。 在大教堂里,毛泽东与其他中共领导人已在等候。毛泽东亲自走出来迎接卫立煌,与他和其他来宾逐一握手,展现了极高的礼遇和欢迎之情。接着,双方进行了简短而热烈的寒暄。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毛泽东重点谈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反投降的斗争情况。他强调了全面抗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政治上的改革可能。特别是他对日军在山西的战略企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预测日军可能很快会进攻徐州,这一预言让卫立煌感到启发。 谈话还涉及了八路军在敌后作战中遇到的困难,如弹药、医疗器材的短缺等。卫立煌承诺会向国民政府反映这些问题,尽力予以解决。 午餐时间,毛泽东亲自设宴款待卫立煌一行,宴会上的菜肴是在延安能找到的最好食材。饭后,卫立煌参观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并专程去二十里铺探望了受伤的林彪。在探望林彪时,卫立煌因未能预备礼物而感到十分遗憾。 次日一早,卫立煌等人在滕代远、萧劲光、金城等人的送行下离开了延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大举进军东北。此时,卫立煌正在东北地区指挥作战,他与共产党建立了某种程度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延安之行后,卫立煌对共产党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感,这一点从他对毛泽东的钦佩中可见一斑。 在延安期间,卫立煌对共产党的政策和战略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理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多次表达,要想战胜日本救中国,必须学习延安的方法。 卫立煌在东北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出了对八路军的大力支持。他亲自下令向八路军提供大量军事物资,包括步枪子弹、手榴弹、牛肉罐头等,这在当时是极为宝贵的支持。 1947年,蒋介石启动皖南事变,反共高潮再起,卫立煌被置于两难的境地。尽管面临巨大压力,他还是尽量约束自己的部队不参与对共的战斗。 1948年,卫立煌被蒋介石召回国内,任命为“剿总”总司令,负责指挥对共军的军事行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自身的犹豫不决,以及共军的强大攻势,卫立煌未能成功抵御共军在东北的攻势,最终导致东北的失守。 1955年,卫立煌选择返回大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新中国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
1938年4月,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到延安探望被晋军误伤的林师长,由于身上没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5 14:20:41
0
阅读:96
哎呀呀
看到1947年皖南事变的时候,我就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