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上海企业家,荣毅仁的全家福,一个个非常有气质,而且都是高颜值。 19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4-09 01:11:53

1948年,上海企业家,荣毅仁的全家福,一个个非常有气质,而且都是高颜值。 1948年的上海,荣毅仁一家人聚在一起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照片中的荣毅仁虽然已年过半百,却依然精神矍铄,戴着一副眼镜,目光坚定而深邃,脸上挂着和蔼的微笑。坐在他身旁的妻子杨鉴清,一位气质优雅的女性,面带淡淡的微笑,举止间流露出一种高雅和尊贵。 后排站着的是他们的子女:荣智健穿着整洁的西装,面带微笑,给人一种沉稳和自信的感觉;荣智婉穿着白色休闲服,笑容甜美温柔;而荣智和则显得较为内敛,安静地站在那里,透着一股谦逊的气质。每个人都气质非凡,展现出了良好的家教与修养。 这张看似普通的家庭照片背后,却是一个商业帝国的缩影。回溯到三十年代,正值中国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年轻的荣毅仁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商业触觉,迅速将父亲荣德生创建的事业推向巅峰,成为了全国闻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当时的荣氏家族拥有14家面粉厂和9家纺织厂,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在民国时期,荣氏家族与宋氏家族齐名,被誉为"民国首富",他们的商业版图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荣毅仁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从小就在父亲荣德生的悉心教导下,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培养了坚定的民族精神。荣德生教导他学习踢足球,并告诉他:"足球就是用规矩去战斗,对手的所有小心思和设计全都摆在明面上,学会去查看和找到其中的关键,不仅能够获得胜利,也能在寻找奥妙的途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一教诲后来成为荣毅仁处事经商的重要原则。 荣氏家族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谐。与其他大家族常见的勾心斗角不同,荣家上下秉持"能者居之"的原则,每位成员都各司其职,共同为家族事业努力。每个孩子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商业教育,为日后成为商业精英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北京,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位传奇人物的追悼会。这位安详离世的老人就是荣毅仁,一位曾经面对历史抉择做出坚定选择的企业家。回溯到1949年,中国正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夜,当时有九大资本家选择携款离国,而荣毅仁与父亲荣德生却毅然决定留在祖国。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荣家的命运,也为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留下来的荣毅仁并未停滞不前,他主动交出了所有工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的号召,由此获得了"红色资本家"的称号。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国家的军事装备十分紧缺,当时全国能够作战的飞机仅有300架左右,其中还有一部分无法支持大规模战役。面对这一困境,荣氏家族慷慨解囊,直接捐赠了12架飞机,并调动家族产业资产,回笼资金购置大量军用物资,展现了对祖国的无条件支持。 荣毅仁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他对国家建设的积极参与上。当邓小平推荐党外人士担任国营纺织部长时,荣毅仁成为名单上的第一人。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接受了这一任命,并且仅用三天时间就安排妥善了自己手中的工作和家族产业,迅速前往新岗位。这种迅捷的行动力和责任感,充分展现了一位企业家的担当精神。 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荣毅仁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1978年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至2001年期间担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83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主席,1993年开始担任为期五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这些职务的背后,是荣毅仁将家族利益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战略眼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荣毅仁决定建立中信集团。在初步勘察中发现问题后,他彻夜未眠总结了多页纸的问题所在,并紧急召开董事会落实解决方案。在他的带领下,中信集团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龙头,2014年在香港整体上市,仅用8年时间就实现年度总资产突破10万亿人民币的惊人成就。 荣毅仁的成功在于他兼具东西方文化的商业头脑。他接受过西方教育,了解西方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同时又深谙东方产业的运作。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价说,荣毅仁是苏联人的最大困难,因为他们无法找到一个像荣毅仁这样的企业家。

0 阅读:457

猜你喜欢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

超级酷 仅三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