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央下令称呼所有成员为“同志”,唯独这4个人成了例外 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们在各地奔走,积极联系、策划,尽管彼此之间书信往来频繁,却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称呼。 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同志”这一称呼。 “同志”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晋语》中,左丘明写道:“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当时的“同志”一词表示志同道合、心志相同的人。 到了《红楼梦》中,曹雪芹使用了“同志”这一词语,但仍然是指一群人因共同的兴趣或志向聚在一起。 清朝末期,革命者们将“同志”用作彼此的称呼。 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通过《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正式将“同志”作为一种通用称谓。 特别是在国民党革命运动中,革命者互相称呼为“同志”。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同志”一词在党的文件中正式使用。 1923年以后,党内外的互动中,革命者开始广泛使用这一称呼。 新中国建立后的党内规定,要求所有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应使用“同志”这一称谓。 这一规定是为防止了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的滋生。 然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四位领导人的称谓例外。 最初,党内的最高领导职务是“书记”,这一职务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 在1928年六大的召开后,“总书记”职务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且其权威高于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主席”职务。 在1931年,当时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向忠发在一次叛变中被捕,党内的领导体制因此遭遇了剧变。 此后的许多年,党内的权力交接并未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执行。 博古整风期间,1943年中下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决定不设总书记一职。 1938年,季米特洛夫传达了毛泽东必须成为党内统一领导的核心人物。 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张闻天虽然形式上继续主持会议和党务工作,但逐渐将党的领导责任移交给毛泽东。 1939年,张闻天基本只负责宣传部门的事务。 1943年,毛泽东被推选为政治局主席和书记处主席。 此时,毛泽东已成为党内最高领导人,但这一职务并未经过中央委员会的正式选举。 要使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名正言顺,还需经过进一步的组织程序。 1944年在六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被正式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特别是在此后的七大中,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且此职务首次得到党章的明确规定。 1945年七大修订后的党章首次设置了“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毛泽东不仅是中央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还是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党内的广泛认可。 从1931年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开始,到1945年七大之后成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贡献无可替代。 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担任中共中央主席长达33年。 鉴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他的职务称谓“毛主席”在党内得以保留。 周恩来担任总理期间,常年奔波在国内外,为国家争取利益,并多次出席重要国际会议。 在国内,周恩来亲力亲为,解决民生问题,关心灾后重建。 人民群众对他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因此,党内对周恩来的称谓“周总理”继续沿用。 朱德作为南昌起义的指挥官之一,在与毛泽东的合作下,朱德为中国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德长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战功赫赫。 即使在党内推行统一的“同志”称谓的背景下,大家仍习惯性地称他为“朱老总”。 彭德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将领,指挥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的防线。 在朝鲜战争中,彭德怀更是成功指挥中国军队与美军对抗,成为世界历史上少数几位能够战胜美军的指挥官之一。 党内对彭德怀的尊称“彭老总”也没有改变。 随着历史的推进,尤其是在动荡时期,“同志”一词的使用受到政治倾向的影响。 人们开始小心谨慎地使用这一称谓。 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内要继续使用“同志”这一称呼。
知道他是谁的,历史肯定学得好!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