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住家保姆高玉清,照顾雇主全家44年。这天,雇主突然说:“您年纪大了,不要做了,我们再找个保姆。”老人听后,哭着收拾行李要离开。哪料,雇主笑着说:“高娘,您别走!” 高玉清丈夫的突然病故,留下她一个人。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她无法为丈夫提供足够的医疗。 悲痛之余,她承诺终身不改嫁,并决心独自养育儿女。 然而,不久后,她的两个孩子相继夭折。 婆家对她冷漠无情,认为她是“不祥之人”。 无处可去的高玉清只得回到娘家,反而频繁地被催促再婚。 她决定离开娘家,独自一人谋生。 1954年,高玉清来到四川新津县。 那时候,刘致台刚刚被任命为县长,他和妻子许曼云刚刚来到这座新城市。 许曼云怀孕了,身边没有人能照料,夫妻俩都忙于各自的事务。 通过邻居的介绍,许曼云得知了高玉清的经历,便决定雇佣她。 第一次见面时,许曼云非常亲切地拉起了高玉清的手,并告诉她,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相待。 高玉清习惯了长期受到歧视,面对这种平等的态度,内心感到感动。 起初,高玉清总是默默地工作。 甚至吃饭时,她也总是选择躲在一旁。 许曼云发现了这一点后,告诉她家里没有那些陈规旧俗,大家是平等的,吃饭时可以一起坐到桌前。 高玉清非常感动,她终于明白,原来自己不必再为自己的身份低贱而感到自卑。 她和雇主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大家都称她为“高嬢”。 她逐渐获得了刘家人的信任。 许曼云生下第一个孩子后的几个月里,生活一度平静。 到了孩子百日时,许曼云和刘家人决定拍摄一张全家福。 拍照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高玉清原本并未被邀请参加,但许曼云看着她在旁边默默地等待,便主动将她拉入了镜头之中。 如此一来,高玉清便与这个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无论是黑白照片还是彩色合影,高玉清从未缺席。 许曼云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陆续生下了六个孩子。 尽管许曼云是这些孩子的生母,但在他们的回忆中,高玉清的身影几乎比母亲还要亲切。 然而,动荡时期,刘致台夫妇因遭遇政治冲击而被下放,照顾孩子们的责任落在了高玉清的肩上。 那时,家庭困窘,物资匮乏。 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了养家糊口,高玉清继续照顾着一大群孩子。 家的生活变得愈加拮据。 尽管如此,高玉清依然坚持带着孩子们出门采集野菜、捕鱼。 高玉清甚至将自己一直珍藏的祖传镯子卖掉了,用所得的钱购买食物。 这份奉献,感动了许曼云,也使得她更加信任高玉清。 此后,刘致台和许曼云的工作有了起色,收入逐渐回升,孩子们也逐渐长大。 当刘致台被调任到重庆时,高玉清也随家人一起迁往了新的城市。 90年代后,家庭成员都已各自独立,孩子们或是进入工作岗位,或是在追求自己的学业。高玉清不再像以前那样劳作,每天与朋友们散步、闲聊。 1998年,刘致台不幸去世,许曼云深感失落,决定搬到养老院。 尽管许曼云做出这个决定时,孩子们都表示尊重,但高玉清对自己年纪大了感到忧虑,认为孩子们可能不再需要她。 孩子们急忙解释说雇佣保姆是为了照顾她,而不是抛弃她。 最终,高玉清接受了这个安排。 高玉清在雇主家工作了44年,年近80时荣休。 2006年,她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 消息传来后,所有的孩子急忙赶到医院,孩子们在病床前守护,时而擦拭她的身体,时而默默守望。 2007年,高玉清的病情再度加重,再次突发脑溢血,且这次导致她半身瘫痪,言语无法表达。 作为唯一的女儿,刘健鸣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 她还每天推着她出门散步,带她进行治疗和康复。 刘健鸣将高玉清视作自己的母亲,向周围人自豪地介绍她是自己的妈妈。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刘健鸣调整了作息,早早买菜做饭,而其他孩子偶尔也回来帮忙。 为老人准备饭菜时,刘健鸣特别留意避免过辣,照顾她的特殊需要 高玉清的身体逐渐恢复,甚至能够自己站起来走几步。
家里破产后保姆阿姨梦碎的故事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