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王牌师之一、成都军区头牌主力部队,149师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康虎振1930年7月出生在山西省洪洞县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即怀揣着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之心,1945年7月参加了赵城县游击大队,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开启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1947年7月,康虎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康虎振和战友们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 50年代,康虎振被派往西藏,担任42师126团1营1连连长。他带领部队经过迪庆、怒江、察隅等地,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行军途中面临高原缺氧、恶劣天气等重重困难。康虎振以身作则,关心爱护士兵,鼓舞士气。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下,全连官兵无一伤亡,最终胜利完成进藏任务,这也成为康虎振军旅生涯的一段佳话。 此后,康虎振又先后参加了平定西藏叛乱、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作战任务,屡建功勋,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60-70年代,他先后担任西藏军区149师副师长、师长等职,成为一支王牌部队的领军人物。他带领部队刻苦训练,严明军纪,在西藏边防一线为祖国守土卫疆。 80年代,康虎振担任贵州省军区政委,在这个老、少、边、穷地区,他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带领数万民兵投身地方建设。在他的带领下,贵州修建了水库、公路、电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康虎振在此期间的一个小故事体现了他宽厚仁爱的为人品质:一位受处分的地委书记想不通,康政委把他请到家中,边喝茶边交心,最后还亲自下厨为他做了几个菜,令这位书记十分感动。康虎振对待民兵、百姓如对待自己的亲人,他常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电视机、猪肉等慰问品,老人们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 1979年,中越边境战火再起。康虎振时任成都军区149师师长,这支部队是全军的王牌之师,曾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在军委的部署下,149师成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主力部队之一,肩负着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重任。 随着战斗的打响,康虎振率领部队勇猛出击,直扑越军要塞沙巴县。来犯之敌正是越南的王牌部队316A师,149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康师长亲临前线指挥,他的身影始终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士兵们亲切地称他为"康老虎"。在这场硬碰硬的较量中,149师以优异的战果重创了越军,歼敌23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为此次自卫反击战赢得了主动。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战,是由康虎振亲自指挥的"四号桥反伏击战"。当时149师正在对沙巴县发起最后总攻,而敌军为阻止我军推进,在通往县城的四号桥附近布下重兵伏击。康师长洞悉敌军企图,当即命令部队佯装不备,诱敌深入。当越军来到四号桥时,149师已在桥两端埋伏多时。"打!",随着康虎振的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敌军陷入重围,仓皇逃窜。激战过后,四号桥战功赫赫,此战也为康虎振赢得了军中"反伏击战专家"的美誉,成为他在中越战争中的成名之战。 在康虎振的带领下,149师官兵不畏艰险、奋勇当先,先后参加了高平、同发等战役,歼敌无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了力量。作为一名指挥官,康虎振严格要求部队,军纪严明,但他对士兵却亲如一家,时刻关心大家的冷暖。他常说,打仗就要有血性,但也要爱惜兵、爱惜将,严防不必要的伤亡。康虎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全师官兵的爱戴和信赖。 1990年,康虎振光荣离休。在晚年的岁月里,他常与昔日的战友、部下欢聚,共同回忆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漫漫征途,他们曾共同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也曾并肩战斗、患难与共。2022年4月15日,这位年近92岁的老将军在四川成都与世长辞,但他的故事和精神必将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康虎振将军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军人的优秀代表,他投身革命,血洒疆场,为国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一生注定不平凡。
在部队非战斗减员到底有多可怕?这指导员,能交,够哥们![笑着哭]
【70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