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段祺瑞心腹大将徐树铮利用俄国十月革命之际,忽然率领边防军出塞直取库伦

墨染青天 2025-04-09 17:24:55

1919年,段祺瑞心腹大将徐树铮利用俄国十月革命之际,忽然率领边防军出塞直取库伦(乌兰巴托),蒙古诸部纷纷归降,很快就收复了乌利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地。 外蒙古地区历来是中俄之间争夺的焦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得这一地区在中国与沙俄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17世纪起,沙俄便逐步扩张,尤其在清朝逐渐衰弱的背景下,沙俄通过多种方式对外蒙古进行了深远的政治与军事干预。随着外蒙古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片土地的命运也随之变得扑朔迷离。 1911年,清朝政权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外蒙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宣布独立。这一举动不仅让外蒙古脱离了清朝的控制,也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这一时期,沙俄的支持对外蒙古的脱离至关重要。沙俄凭借强大的情报网络和对外蒙古本地精英的影响力,帮助外蒙古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从而在名义上摆脱了清朝的统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外蒙古获得了真正的自主,其政治结构和决策依然在沙俄的操控之下,外蒙古的独立不过是沙俄为了扩大影响力的一个工具。 1915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北京政府重新恢复了对外蒙古的名义统治,外蒙古再次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然而,尽管这一时期外蒙古名义上归属中国政府,但其政治独立性并未完全消失,外蒙古依旧在沙俄的影响下运作。沙俄在外蒙古的影响力未曾消退,导致这一地区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然而,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局势。沙俄政权的崩溃导致了外蒙古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使得外蒙古在国际局势中逐渐变得孤立。失去了俄国的庇护,外蒙古陷入了更大的政治空白中,外部势力的控制逐渐松动。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改变外蒙古现状的机会,随着俄国的衰弱,中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外蒙古的地位,甚至产生了将其纳入中国版图的愿望。 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决心采取果断行动。1919年,利用外蒙古政权的脆弱和沙俄政权的崩塌之际,徐树铮率领北洋军第一师,向库伦进发。尽管这支部队被称为"师",实际上其兵力仅相当于一个加强步兵旅再加一个骑兵团。不过,他们装备精良,多为从国外贷款购置,战斗力不容小觑。 徐树铮的军事行动非常迅速,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关键城镇和要塞相继被攻克,北洋军势如破竹。外蒙古军队在战斗力上完全无法与之抗衡,很快土崩瓦解。徐树铮用严厉的手段震慑对手,对于顽抗的敌军,往往屠城以儆效尤。 在库伦城外,徐树铮遭遇了日军的挑衅。当时,日本在库伦驻有百余名军人,他们对北洋军的到来感到不安。徐树铮断然出击,迅速击溃了两支由日本扶植的蒙古地方武装。接着,他率部进抵库伦城外,传令日军三小时内缴械,撤出城区,否则后果自负。寡不敌众的日军指挥官松井别无选择,只得照办。 日军撤出后,库伦并未平静,城内尚有1000余名白俄军人负隅顽抗。徐树铮决定给他们一个教训。他命部队在城外三面设伏,待白俄军放松警惕后,发动突然袭击。北洋军伤亡数百人,但白俄军死伤惨重,溃不成军,仓皇逃至蒙俄边境。至此,库伦反抗势力被肃清。 外蒙局势虽然稳定,但各部仍在观望。徐树铮兵力有限,不足以号令四方。他决定施展心理战术,营造北洋军大量进城的假象。入城当日黄昏,80辆卡车浩浩荡荡开往库伦,车上黑布遮盖,不知装载何物。车队抵达西郊后迅速集结,禁止外人接近。一个连的兵力被部署在能容纳一个团的营地里,通过快速移动制造烟尘,反复往返于车辆与营地之间,制造数万大军已至的错觉。 接着,徐树铮在营地里集中兵力,大声操练,炮声隆隆,给人大军云集的感觉。同时,便衣散布谣言,渲染北洋军如何装备精良,如何军容整肃,如何战无不胜。很快,消息传遍库伦各部落,人心惶惶。 策略奏效,库伦诸部很快派出代表,呈献投诚书,宣誓归顺。徐树铮从宽处置,安抚民心,严令部队不得扰民。他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号召共同建设新外蒙。蒙民感戴不已,纷纷响应。 经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外蒙各部最终于1919年11月向中华民国正式归附。徐树铮以区区数千兵力,收复万里草原,用兵如神,堪称传奇。但由于后续时局动荡,数年后外蒙又重新独立。中国对外蒙的统治,至今仍是一个未竟的梦想。历史上外蒙古的多次独立与归附,正如一场棋局,局势瞬息万变,变化莫测,充满了深刻的历史反思。 外蒙古的历史,直到今天仍深刻影响着中俄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它提醒我们,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始终是国家安全和外交策略的核心,而国际格局中的变化与复杂的外部力量,更是每个国家必须高度关注的现实挑战。

0 阅读:0
墨染青天

墨染青天

墨染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