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宣布拟派一支军队到山东敌后打游击,

文山聊武器 2025-04-09 18:14:16

1939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宣布拟派一支军队到山东敌后打游击,以牵制日军南侵,并征询各将领谁愿意去,现场一时沉默。于学忠慨然站起来说:“我是山东人,我去。” 1939年2月,国民党在南昌召开高级将领会议。蒋介石提出,要派一支部队到山东敌后搞游击战,目的是拖住日军南下的脚步。当时抗战局势吃紧,日军占领了大半个华北,山东更是沦陷重灾区。蒋介石的想法很明确,打游击能分散敌人兵力,给正面战场喘口气。可这任务听着就危险——深入敌后,缺粮少弹,还得面对日军围剿,谁敢接?会议上,他扫视一圈将领,没人吭声。就在这时候,于学忠站起来了,简简单单一句:“我是山东人,我去。” 于学忠是谁?1893年,他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小时候家里穷,但他脑子活,读书刻苦。后来投了军,先在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干,凭着打仗勇、管兵严,慢慢爬到高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了东北,他跟着东北军撤到关内。那时候东北军日子不好过,兄弟们人心惶惶。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被扣,东北军差点散架。于学忠硬是站出来稳住局面,带着部队继续扛日寇。 南昌会议上,他站出来不是逞英雄。作为山东人,他老家被日军踩在脚下,乡亲们受苦,他心里憋着火。更关键的是,他明白抗战不是一个人的事,牵制日军能给全国争取时间。蒋介石看他这股劲头挺满意,当场拍板,让他当鲁苏战区总司令,带五十一军、五十七军,还有韩德勤的第八十九军,去山东干。 1939年3月,于学忠带着五十一军从大别山出发,先到阜阳集结。为了不让日军飞机侦察到,他把部队拆成小队,晚上偷偷行军,自己还亲自带一个团冲在前面。到了沂蒙山区,他跟当地的八路军碰上了头。其实东北军跟八路军早有交情,西安事变前就喊着联合抗日,理念差不多。于学忠很清楚,抗战得靠团结,所以他让部队跟八路军搭上线,一边守根据地,一边化整为零,专挑日军软肋下手。 可山东敌后不是好待的地方。日军三天两头“扫荡”,伪军也来捣乱。更麻烦的是,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这家伙不地道。他一边想跟阎锡山、鹿钟麟搞什么“华北联邦”,一边还暗地里勾结日军反共。于学忠跟八路军合作,挡了他的道。沈鸿烈干脆动了杀心,派人暗杀于学忠。有一次,于学忠去干训班讲课,路上被人扔了手榴弹,幸亏他躲得快,只受了点轻伤。刺客被八路军逮住,一审是沈鸿烈指使。于学忠把这事报给蒋介石,可蒋没收拾沈鸿烈,反倒把他调去当农林部部长,摆明是和稀泥。 面对这些糟心事,于学忠没乱了阵脚。他跟手下说:“咱们在鲁苏这块地儿,不偏不倚,走中间路,跟友军搞好关系,不窝里斗,一心打鬼子。”这话接地气,也管用。部队在夹缝里站住了脚,日军想一口吃掉他,没那么容易。可到了1943年夏天,日军跟伪军联手搞大围剿,鲁苏战区顶不住了。于学忠指挥部队转移时,左臂中了五枪,血流了一地,部队也伤亡惨重。蒋介石听说他跟八路军走得近,又不听反共的调,早就看他不顺眼。这次借口他受伤,电令他撤出山东。于学忠不想走,回电说还能打,但蒋介石态度强硬,他只能带队撤。 1943年9月,于学忠撤离山东。走之前,他跟八路军领导人罗荣桓约好,用烟火信号通知,八路军接手防线,不让日军钻空子。撤退路上,有些兵舍不得走,跑去投八路军。罗荣桓知道后,赶紧把人连武器一块送回来,够意思。部队到了阜阳,于学忠开了个追悼会,悼念在山东死的弟兄。他说,五十一军光在鲁南就伤亡上万,打死日伪军好几万,拖住了日军四个师团,给全国抗战减了不少压。讲到这儿,他嗓子都哑了。 于学忠在山东这几年,苦头没少吃。日军围剿、沈鸿烈使绊子、蒋介石猜忌,哪样都不好对付。可他愣是咬牙扛下来,不光是为老家山东,也是为整个抗战大局。1945年抗战赢了,他还在军里干了几年。1949年,他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后来在那儿病逝,活了69岁。

0 阅读:902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