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6恐怖的生产数量,终于让美国明白中国的打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美国军事圈炸了锅,卫星照片显示,中国某导弹基地外密密麻麻停着几十辆东风-26发射车,按“一辆发射车配两枚备用导弹”的配置,这些“快递小哥”随时能甩出上百枚导弹,足够让三个航母战斗群体验一把“饱和式淋浴”。 过去几年,东风-26的产量成了国外情报人员的噩梦,他们数着卫星图里的发射车,从最初推测的“100多枚”,一路飙到“至少350枚”,这数字有多夸张?按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御能力算,要压制一艘航母至少需要几十枚导弹齐射,如果西太平洋同时出现三四个航母编队,中国手里的东风-26足够让它们集体“泡澡”。 更让美国震惊的是生产速度,中国工厂把导弹造出了义乌小商品的气势,机械臂焊接导弹壳体,北斗芯片像巧克力豆一样自动装配,连运输车都玩模块化设计,上午下线的底盘,下午就能拖着20吨的弹体满场跑,有军迷调侃,这流水线节奏比双十一物流还猛,只不过人家打包的是射程5000公里的‘战略快递’。 东风-26的恐怖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传统导弹的“人设”,它就像瑞士军刀,能随时切换功能: 拆楼专家:换上常规弹头,能精准炸毁敌方基地; 电子杀手:装电磁脉冲弹头,瞬间瘫痪整支舰队的电子设备; 航母克星:1.8吨高爆弹头专治各种不服,30节机动的靶船都能一发入魂。 最让美军睡不着觉的是它的“无影脚”功夫,不需要固定发射井,戈壁滩、高速公路服务区甚至森林公园,随便找块空地就能完成发射。 去年一次演练中,20辆发射车40分钟内完成三轮齐射,打完就跑,连影子都没留下,这种“路边摊式”打法,让美军航母的航行轨迹越来越怂,恨不得躲到夏威夷才安心。 东风-26单枚造价1500万美元,听着贵,但对比美军一艘130亿美元的福特级航母,60枚齐射就能让航母“当场破产”,这买卖划算到什么程度?相当于用金砖砸核桃,砸完核桃金砖还能回收再利用。 更绝的是军民融合的“中国模式”,造高铁的特种钢技术成了导弹壳体材料,华为5G的散热系统改造后用在导弹导引头上,连美团无人机团队都贡献了“蜂群算法”优化突防路径,美国智库哀叹,中国不是在造导弹,而是在用整个制造业生态系统碾压现代战争。” 中国对“导弹洗地”的执着,源于历史教训,早年火力不足吃过的亏,如今全变成了饱和打击的底气,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显示,一旦台海有事,解放军第一波就能打出400多枚各型导弹,这数量超过美军现有拦截弹库存总和,甚至比海湾战争多国部队用的制导武器还多三倍。 美军“宙斯盾”系统号称能拦截一切,但面对东风-26的18马赫俯冲速度+“打水漂”式滑翔变轨+末端分导6个诱饵弹的组合拳,拦截成功率暴跌到不足30%。更扎心的是,中国工厂的导弹产能还在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美军拦截弹还没补上库存,新一批导弹又下线了。 曾经耀武扬威的美军航母,如今成了“惊弓之鸟”,关岛基地疯狂加盖加固机库,西太平洋的航母活动范围缩水到离中国海岸5000公里外,卫星图上,美军舰队轨迹扭捏得像走钢丝,既要秀肌肉又怕踏入“东风配送区”。 中国还在西北沙漠按1:1复刻美军航母电磁特征,三年打了47次靶,误差始终控制在12米内,这意味着实战中,航母的甲板弹射器很可能变成一团麻花,美军“里根”号去年试探巴士海峡时,东海舰队立刻摆出12辆发射车,配套卫星直接“凝视”关岛基地,吓得美国连夜追加23%的防御预算。 这场较量给世界提了个醒,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但谁要触碰红线,我们随时能用工业化实力把战场变成“导弹的海洋”,毕竟,当导弹能像流水线上的手机一样量产时,战争规则早已悄然改变。 对于东风26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你的想法!
东风26恐怖的生产数量,终于让美国明白中国的打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
苹果谈历史
2025-04-09 20:10:02
1
阅读:1012
用户10xxx34
我的国强大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尛尛
同时发射具有2层真导弹,8层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