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昊龙横空出世,欧洲恐怕要拍断大腿,距离成功曾经只差一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当中国“昊龙”货运航天飞机亮相时,全球航天界炸开了锅,这款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不仅实现了全箭回收,还以“商业航天”的创新模式完成研发,直接将中国推向了航天运输领域的第一梯队,然而,最五味杂陈的恐怕是欧洲人,他们曾离成功那么近,却最终与“航天飞机梦”失之交臂。 航天飞机听起来酷炫,但它的研发史堪称一部“血泪史”,美国最早在1981年发射“哥伦比亚”号,开启了航天飞机时代,然而,5架航天飞机中,2架爆炸、14名宇航员丧生,高昂的成本和技术隐患最终逼得美国在2011年彻底放弃。 苏联的“暴风雪”号同样命运多舛,首飞刚成功,苏联就解体了,两架成品一架被厂房压毁,另一架以“白菜价”卖进德国博物馆。 美苏的失败证明,航天飞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中国偏不信邪,带着“昊龙”杀出一条新路。 如果说美苏是“起大早赶晚集”,欧洲的“赫尔墨斯”计划则堪称“意难平”,上世纪70年代,法国率先提出建造小型航天飞机“赫尔墨斯”,想用自家的“阿里亚纳”火箭送它上天,但法国很快发现,单打独斗根本玩不转,于是,他们拉上欧洲各国,把“赫尔墨斯”升级为“欧洲项目”。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一地鸡毛,各国分工混乱,技术拖延、资金超支成了家常便饭,原本能载6人的设计缩水到3人,舱门从可开合变成固定式,逃生方案改来改去,更糟的是,法国抱怨队友“拖后腿”,德国因两德统一自顾不暇,苏联解体后欧洲又转头想抱俄罗斯大腿,结果,俄罗斯穷得叮当响,合作不了了之。 最后,美国一招“国际空间站”直接截胡,欧洲人一想,有现成的飞船和空间站,何必自己折腾?于是,“赫尔墨斯”被丢进历史垃圾桶,欧洲的航天飞机梦彻底破碎。 反观中国,“昊龙”一级火箭垂直回收,二级像飞机一样滑翔着陆,全箭重复使用,成本直降80%,这技术连美欧当年都没搞定,“昊龙”不走国家包办的老路,而是让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联手,效率拉满。 更让外界震惊的是,“昊龙”不仅是货运工具,还暗藏战略价值,它能在战时变身“全球一小时打击平台”,凭借机动变轨能力让反导系统束手无策,难怪外媒感叹,中美才是航天超级玩家,欧洲俄罗已被甩开身位。 欧洲“赫尔墨斯”的失败,表面看是技术和管理问题,深层却是“不够团结、不够坚定”,每个国家各有算盘,遇到困难就退缩,最后被美国“画大饼”带偏方向。 如今,“昊龙”的成功像一记耳光,打醒了欧洲,若当年他们再团结一点、坚持一点,或许今天与中美并肩的就是欧洲,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而中国,正朝着更远的目标迈进,月球基地、深空探测、星际运输,“昊龙”只是开始,未来的星辰大海,中国人注定要留下更多足迹。 对于昊龙号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你的想法!
中国的昊龙横空出世,欧洲恐怕要拍断大腿,距离成功曾经只差一步 麻烦看官老爷们
苹果谈历史
2025-04-09 20:09:30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