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在位时候出访的时候,最大特点就是不坐飞机,有人说是因为金正日恐高,但实际在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4-10 00:55:31

金正日在位时候出访的时候,最大特点就是不坐飞机,有人说是因为金正日恐高,但实际在1964年,金正日陪同父亲金日成访问印尼,1985年又陪同父亲遍访东欧六国都坐飞机。而当金正日上位之后就彻底不坐飞机了,实际上,金正日不坐飞机就是出于安全考虑。 2019年2月,一列神秘的绿皮列车缓缓驶过中国大地,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列特殊的列车载着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正前往越南河内参加第二次朝美领导人会晤。这趟旅程横跨了整个中国,行程超过4500公里,在中国境内的车程长达58个小时。令人惊讶的是,金正恩选择了如此耗时的交通方式,而非乘坐飞机几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 这并非金正恩首次选择铁路出行。2019年4月,他乘坐专列访问俄罗斯,近期再次乘专列出访俄罗斯的消息又引起全球关注。这辆看似普通的"绿皮车"成为了国际媒体热议的焦点,也让人们想起了他的父亲金正日的类似选择。 金正日在位期间创下了一项堪称吉尼斯纪录的壮举:乘坐专列往返平壤至莫斯科,全程约2万公里,整个旅程持续了24天。这种偏爱火车出行的传统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更早——金正日的父亲金日成。据资料显示,金日成一生中乘坐专列走过了惊人的36.8万公里。 然而,与流传的说法不同,金正日并非因为恐高而不乘坐飞机。历史记录表明,1964年他曾陪同父亲金日成访问印尼时乘坐飞机,1985年又陪同父亲遍访东欧六国时乘坐飞机出行。有趣的是,当金正日正式上位后,他彻底改变了出行方式,再也不乘坐飞机。 金正日的专列是由21节车厢组成的私人装甲列车,由日本制造。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专列配备了两个火车头引路,目的是防止遇上地雷或其他障碍物。当金正日访问俄罗斯时,俄方在专列即将到达边境时才正式宣布他访俄的消息。西伯利亚铁路全线为专列开绿灯,到站和启程时间均不确定,完全根据朝方意见行事。 更引人注目的是安全措施的严密程度:专列停靠车站期间,站台全部封锁,任何人不得进入。负责金正日警卫的朝鲜安全保卫人员有权在未经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可疑人员开火。这种严密的安保措施表明,金正日选择不乘坐飞机并非个人偏好,而是出于对安全的极度重视。 金正日不坐飞机的决定,看似是个人偏好,实际上源于深思熟虑的安全考量,而这种考量背后有着苏联的历史印记。在1925年,苏共中央通过了一项严格的决议:所有高级领导人禁止乘坐飞机。若有人擅自违反这一规定,甚至会受到严厉处分。这一决定并非没有道理,当时的苏联空难事件频发,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确实存在不少"小瑕疵"。在这种背景下,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选择了火车作为主要出行工具。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的这一做法对包括朝鲜在内的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金日成和金正日都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火车爱好者",将这种出行方式视为一种安全传统。当金正日正式成为朝鲜领导人后,他彻底采纳了这一传统,再也不乘坐飞机出行。 金正日的专列堪称是一座移动的"钢铁要塞"。据韩国情报机构分析,这款专列至少有90节车厢经过了防弹、防爆处理。车厢的天花板、地板和侧墙都铺满了加厚钢板,地板上还额外铺设了抵御爆炸物的防爆板。车窗玻璃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火力攻击。更令人惊讶的是,专列前几节车厢的外部还涂覆了能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材料,理论上可以躲避间谍卫星的追踪。 这种全方位的防护措施导致每节车厢的重量比普通列车重出上千公斤,使得专列的最高时速只有60公里/小时。慢,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成为了安全的代名词。 除了被动防御,这款专列还配备了主动反击能力。在车厢的关键部位搭载了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可以有效应对装备轻武器的袭击者。同时,专列还装载了领导人专用的防弹汽车,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专列的安全保障体系远不止于此。在金正日出访期间,约100名安全人员会提前到达沿途各个车站,彻底搜查可能存在的炸弹或其他隐藏威胁,并全面评估轨道安全性。专列行驶时,还会有直升机在上空巡逻保障安全。更值得注意的是,朝鲜领导人的专列通常由三列火车组成的系统护卫:一列"探路",一列载着领导人,一列"殿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移动安全网。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