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博弈的关键阶段,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那些脱离国情、民情、世情、生态的 “纸上谈兵” 之举,终究只会沦为众人的笑柄。就社科院某副主任的一番言论,着实令人咋舌。 万万没料到,东方大国刚祭出反制裁手段,率先 “破防” 的竟是社科院东方大国经济研究所挂靠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贺滨。 近日,该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被宣布撤销。而在此之前,贺滨在朋友圈发表了批评东方大国反制美国关税措施的言论,他认为应与美国开展零关税谈判,甚至主张延长谈判周期。他写道:“我们实在没必要再反制美国关税了,既然美国有谈判的意愿,那不妨就和美国进行零关税谈判,即便周期长些也无妨。” 这番话一经发出,迅速在网友中激起千层浪。有人觉得贺滨的观点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 “主子没话说,就想继续乞怜”。 值得一提的是,社科院近年来不断进行机构调整,尤其是对智库的 “刮骨疗毒”,早已释放出明确信号:学术研究固然可以百家争鸣,但一旦触碰政策红线,那便是死路一条。从表面上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撤销似乎只是机构的正常变动,可实际上,这背后与贺滨的不当言论不无关系,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对贺滨的 “闭嘴” 处分。 有人可能会说,学者发表不同观点是学术自由的体现,不应该被过多限制。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学术自由也需有边界。从相关的调查数据来看,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议题上,超过 80% 的民众都支持国家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而贺滨的观点显然与大众民意相悖。 那些企图靠发表 “奇谈怪论” 来刷存在感的学者们,真的应该好好警惕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任朱恒鹏,同时也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其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多方面,发表了诸多学术论文。他一直秉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民众利益的框架内进行学术研究和观点表达,这才是学者应有的正确姿态。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贴合实际、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设性观点,而非不切实际的空谈。
社科院机构调整背后:学者言论与国家博弈
橙子唠嗑
2025-04-11 13:28:34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