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出现离谱剧本都不敢这么写的反转。一个志愿军连长带着全连在暴雨夜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4-11 17:24:31

1951年朝鲜战场出现离谱剧本都不敢这么写的反转。一个志愿军连长带着全连在暴雨夜摸黑作战,天亮才发现情报错得离谱——他们被美军整整一个营包了饺子。   1952年秋天,于喜田被授予了分量极重的“一级英雄”称号,并荣立特等功。   这位1919年出生在山东栖霞的汉子,抗战时就是民兵骨干,1943年入党,1945年正式参军,到了朝鲜战场,已是经验丰富的连长。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褒奖,更是对他带领全连在鸡鸣山战斗中展现出的惊人战斗力和意志力的最高肯定。   回想鸡鸣山战斗最艰难的时刻,阵地上包括于喜田在内,只剩下7个人还能战斗。弹药几乎耗尽,敌人又一次发动猛攻,眼看就要冲上来了。   这位连长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跃出战壕,端起刺刀就迎了上去,硬是把敌人吓退,那时他口袋里紧握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旦阵地失守,就拉响和敌人同归于尽,他所处的这场苦战,开端却有些戏剧性,1951年4月为配合第五次战役,于喜田领命攻打鸡鸣山,想要截断美军退路。   最初的情报说拿下3个山头即可,他们趁着夜雨突袭,进展神速,可当他们气喘吁吁占领所谓的“主峰”时才发现,真正的鸡鸣山主峰还在远处。   不仅如此敌人已被惊动,正加紧布防,面对意外,于喜田没有慌乱,当机立断调整方案:目标不变,沿途哪个山头有敌人就打哪个,直至拿下真主峰!   这个决定意味着更艰苦的战斗,从发现错误到凌晨4点,于喜田带着已显疲态的队伍,连续攻克了沿途7个布防的山头。   战士们极度疲劳,伤亡持续增加,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代价,终于抵达真正的鸡鸣山主峰下时,全连能战斗的仅剩46人。   而他们面对的,是敌人两个连的防御,于喜田做了简短有力的动员,指挥部队分两路发起冲锋,又是一场血战,当他们最终插上红旗时,连队只剩下23人。   紧接着他们又凭借这残余兵力,构筑工事,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从白天到傍晚多达9次的疯狂反扑。   幸运的是就在他们濒临极限之际,营部传来了消息:大部队已成功穿插到位,命令他们撤退。   这场持续一天一夜的战斗,于喜田和他最初的121名战士,总共攻下11个山头,歼敌932人,自身仅存7人撤离,创造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战场奇迹。

0 阅读:111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