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将其贬为山阳公,汉献帝做山阳公后,还活了几十年,妻妾成群,子孙兴旺。再看看中国历史上最阴险的司马家族,江山是别人的,身无寸功。当街杀皇帝曹髦,将曹氏后人斩尽杀绝,生了个白痴皇帝司马衷,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导致中国历史倒退三百年。这段历史让人不由得感慨,权力的游戏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说起曹操,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可能是“奸雄”。这家伙确实不简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愣是从一个小官爬到了北方霸主的位置。年轻时,他在洛阳当北部尉,敢拿棍子打死权贵的恶仆,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后来黄巾起义爆发,他带兵四处平乱,慢慢崭露头角。官渡之战更是经典,以几万人打败袁绍几十万大军,彻底奠定了他在北方的地位。军事上,他是天才;政治上,他也不含糊。 关键来了,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这事儿听着挺“忠君爱国”,但谁不知道他其实是把皇帝当棋子用?汉献帝刘协那时候才十五岁,经历了董卓之乱,早就是个空壳子皇帝。曹操自封魏王,权势滔天,可他偏偏没称帝,更没杀汉献帝。这是为啥?有人猜他怕背上弑君的骂名,毕竟汉室还有点号召力,杀了皇帝可能引发民愤,动摇统治。他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捏在手里,既压制了其他诸侯,又保住了自己的名声。这招够狠,也够聪明。 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接班。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曹魏。可他也没杀汉献帝,而是把刘协贬为山阳公,给了封地和一大堆俸禄。汉献帝从此过上了“养老生活”,娶妻生子,家族延续,活到公元234年,享年五十四岁。曹丕这做法,既避免了弑君的恶名,又稳住了新政权,挺有他爹的政治脑子。说白了,曹家父子对汉献帝的态度,算得上“杀人不过头点地”,够克制,也够狡猾。 再看看司马家族,简直是另一条路子。司马懿这人,出身士族,脑子好使,早年在曹魏混得风生水起。曹丕、曹叡都挺信任他,他打蜀汉诸葛亮的北伐时也露了一手。可这家伙野心藏得深,表面低调,实际早就盯着曹魏的江山。公元249年,他发动高平陵之变,带兵突袭曹爽,把朝政抓在手里。从那以后,曹魏皇帝就是个摆设,司马家一步步把权力攥紧。 司马懿死了,他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着干,手段更狠。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实在受不了当傀儡,带着几百个卫兵去找司马昭拼命,结果被当街刺杀,年仅二十岁。这事儿震得朝野哗然,司马昭虽没亲自动手,但谁都知道他脱不了干系。更绝的是,司马家后来把曹氏宗亲几乎杀了个干净,血腥味隔着史书都能闻到。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曹魏末帝曹奂禅位,建立了西晋,次年还灭了东吴,统一了中国。可这辉煌没持续多久。 司马炎当皇帝后,大手一挥,分封了一堆宗室当王,想靠这个稳固江山,结果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公元291年,八王之乱爆发,诸王打得头破血流,洛阳城里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内乱把国力耗得一干二净,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五胡乱华来了。公元316年,西晋都城长安被攻破,国家没了,司马家的天下只撑了五十年。更惨的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也就是晋惠帝,生性痴呆,朝政被外戚把持。国家饿殍遍地,他却问“何不食肉糜”,蠢得让人想叹气。西晋灭亡后,中原陷进几百年的战乱,史称“永嘉之乱”,经济文化倒退三百年,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全拜司马家所赐。 回头看,曹操和司马家族对待皇室的态度,真是天壤之别。曹操再坏,也没对汉献帝下死手。他明明可以一刀解决,却留了一命。这让我想起那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汉献帝这张牌,曹操玩得溜,既稳住人心,又压住对手。曹丕接手后,把汉献帝贬为山阳公,日子过得像“金丝雀”,没权力但衣食无忧。这父子俩的做法,透着一种政治上的老练。 反观司马家族,简直是“杀人诛心”的教科书。当街杀曹髦,屠尽曹氏后人,手段狠得让人咋舌。可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抢来的江山没守住,生了个白痴皇帝司马衷,国家乱成一锅粥。曹魏虽然只存在四十六年,但给后来的统一铺了路;西晋倒是统一了,却很快把好牌打烂,引发几百年分裂。这不就是“欲速则不达”的活例子吗?
知道他是谁的,历史肯定学得好!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