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任远被俘,半夜,他忽然摇醒了正在熟睡的狱友,轻声对他说:“那个叛徒,已经认出我的身份,求求你掐死我吧!” 1944年,冀热边特委的扩大会在丰润县的何家营召开,这个消息泄露了出去。 驻扎在丰润的日军第8混成旅团迅速集结了5000余名兵力。 冀热边特委立即采取了紧急转移的措施,当他们到达杨家铺村时,日伪军的重兵布下了包围圈。 我方仅有少数警卫与敌人展开对抗,战斗损失惨重。 最终,能成功突围的仅有不到120人。 聂荣臻元帅多年后仍深感痛惜。 其中,一位名叫任远的干部在这场战斗中被俘。 他是冀东东北情报联络部的负责人。 在战争期间,他多次更换身份和名字。 任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情报网络搜集日军的军事、政治、经济动向,并通过一部大功率电台将情报传送至延安。 除了他自己外,只有少数几人知道情报的细节,而他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中记录了情报员的联络代号和联络地点。 这个小本子一旦落入敌手,整个情报系统将会面临崩溃。 在战斗中,任远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被俘,并被日军押解回丰润县城。 由于他在突围中遭遇炮弹爆炸,双臂重伤。 幸好,敌人在搜查时没有对他进行细致检查,只拿走了他的手枪和钢笔。 当他恢复知觉后,第一时间摸索到胸前的口袋,感觉到那本小笔记本仍在。 随着日军押解他进入丰润县城,他们将对所有俘虏进行搜身。 在日军安置他们休息时,天色已晚,敌人决定在附近的村庄过夜。 任远假装自己呼吸困难,请求担架的老乡帮忙解开衣服的扣子。 当夜深人静时,任远偷偷从口袋中掏出笔记本,将本子一页一页撕开,吞入腹中。 在被押入丰润监狱后,任远应对酷刑,提前设想了几种应急方案。 他选择的第一个策略,是通过大量饮水来诱导日军愤怒。 过量饮水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致命。 任远的意图是通过此举迫使敌人处决他。 然而,尽管任远的行为令人费解,日军反而对他进行了治疗并转移到了条件稍好的牢房。 这时,任远遇到了他的狱友李永。 李永是地下交通员,曾与任远有过短暂接触,且未暴露身份。 任远开始与他秘密商讨越狱的计划。 一天,任远在放风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个人是张铁安,是一个曾经在我方内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叛徒。 任远意识到越狱已不可能。 回到牢房后,任远与李永交谈,要求他在当晚将自己勒死。 尽管李永极力劝阻,任远仍坚持自己的决定,并为李永写下遗言,交代了伪造自杀现场的详细方法。 这一决定,实际上是为了保护李永不受牵连。 然而,李永拒绝按照任远的要求行事。 任远将目光转向了假投降这一策略。 任远先是提出改善生活条件和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让日军产生他软化的错觉。 接着,当日军要求他提供情报时,他巧妙地将真假信息混合,制造出一张我党地下组织的结构图。 通过这种方式,任远成功地引导日军走向虚假的目标地点,令他们多次扑空。 此外,任远供出了张爱仁。 张爱仁的个叛徒。 他曾联系八路军的李运昌,提出愿意合作的意愿。 通过多次秘密向八路军提供药品和弹药的方式,逐步获得了八路军的信任。 几个月后,张爱仁急切地传来消息,声称自己正遭到日军的怀疑,准备将其部队拉到秦皇岛附近的平市庄进行起义,恳请八路军给予支援。 冀热辽军区迅速作出反应,决定派出李运昌亲自带队前往平市庄接应。 曾克林团长率领第12团向秦皇岛及北戴河进行佯攻。 但是任远发现,虽然张爱仁没有给出具体的行动路线或暗号。 因此,任远迅速派遣侦察员前往周边日军据点侦察敌情。 很快,回报显示,日军已经在秦皇岛、北戴河等地部署了大规模兵力,对平市庄进行三路夹击。 任远意识到,张爱仁的起义计划极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他迅速向李运昌司令汇报了情报,并建议撤退。 李运昌指示部队立即转移,并指令曾克林的12团迅速撤退。 在此次撤退中,年仅18岁的情报员陈敏牺牲了。 张爱仁的背叛令任远心生报复之心,他诱使日军相信张爱仁早已投靠八路军,且通过其合作向日军提供情报。 凭此,张爱仁很快被日军捕获,并遭受酷刑,最后被送往东北做劳工。 任远通过类似的手段,逐步除掉了多个在八路军情报工作中设下障碍的日军特务。 1945年,任远终于通过地下网络得到了组织的消息,李运昌为他解除了对日军宪兵队长的看管,他因此成功逃出丰润县,回到了队伍中。 参考文献:[1]李里.中共地下党对组织破坏信息的传递与分析(1927—1935)[J].中共党史研究,2024(1):82-97
1937年末,八路军战士在一处房子内发现了一伙被冻成冰雕的日本兵,他们继续向前走
【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