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三大巨头凑到一块儿,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可就在这时候,丘吉尔又犯老毛病了——烟瘾上来了。他一边装作若无其事,一边悄悄从兜里摸出一根雪茄,侧着身子点燃,还特地把背转向斯大林。为啥要这么偷偷摸摸?说白了,他知道斯大林也喜欢抽烟,但他就是舍不得分给对方一根。他那点小气劲儿,这会儿暴露得明明白白。 说起这根雪茄,其实不只是烟,它是丘吉尔身上的一块招牌。几十年下来,他几乎从不离身,有人说他一生抽了将近25万根雪茄,那重量合起来足足有三吨。雪茄对他来说,是精神支柱,也是自我形象的一部分。就算世界局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也得叼着一根烟,哪怕只是做个样子,给自己提神,也要让别人看着他像个定海神针。 这场雅尔塔会议可不是随便聚个餐,是真刀真枪地讨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尤其是怎么处理德国、怎么安排东欧、苏联出不出兵打日本这些关键问题。丘吉尔在会上花了不少功夫,一边盯着苏联的胃口,一边盘算怎么保住英国的利益。但说实话,这场博弈他算是输多赢少。罗斯福身体已经不行了,斯大林掌握实权又咄咄逼人,丘吉尔纵然舌灿莲花也架不住大势所趋,最后不少事情都得被迫妥协。 他当时的那根雪茄背影,后来还真成了不少西方画报、漫画里的素材。有人说这是“西方绅士的最后一丝体面”,也有人笑他“装腔作势”,但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丘吉尔风格的一部分。讲白了,他不是一个讲究平等互惠的老好人,更别提什么兄弟情谊。他代表的是旧帝国的傲气,也代表着那个年代英国对苏联心底的提防。哪怕是抽根烟,他都要维护“自己人先享受”的优越感。 别看丘吉尔当年打仗时风风火火,讲起话来也激动人心,可战争一结束,他很快就在1945年7月的大选中被英国人踢下了台。民众觉得既然德国打败了,干嘛还非得留着这么个动不动就喊“我们决不投降”的老头?结果他这一输,还真是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丘吉尔没就此退场,他继续当反对党领袖,偶尔也画画养鸡,倒也自在。 1951年,他又东山再起,当上了首相,不过这次明显力不从心。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还爱喝酒、抽烟,一天天折腾得自己都顶不住。1955年,他终于退了下来,没再折腾政坛的事儿,安心在庄园里待着,继续抽他的雪茄,画他的画。 丘吉尔的生活其实很有意思,贵族出身,从小吊儿郎当,但就是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他小时候功课不咋地,却对战争和历史特别来劲,后来当过战地记者,还被俘又逃跑,回来后一跃成名。 他的政治路也走得不算顺利,啥官职都当过,有时候风光无限,有时候被骂得狗血淋头。可他就这样一路顶着压力往上走,靠嘴皮子、靠笔杆子、靠一股子狠劲,在二战中赢得了声望,也赢得了不少人的佩服。 不过话又说回来,丘吉尔这人,也不是什么“全是优点”的英雄。他打仗可以是硬汉,说起话来也挺鼓舞人心,可在殖民地政策、对工人的态度、甚至对亚洲事务上的观点,放在今天再一看,很多都透着一股子傲慢和落后。他对印度的态度尤其让人不齿,饥荒时候不让调粮,还说印度人“自己不节制”,这话说出来,搁谁听了都火大。 再回头看那场雅尔塔会议上的“背烟事件”,倒也不是多大个事儿,但从这点小动作里,其实能看出大人物之间的信任有多脆,也能看出丘吉尔这人外表强硬、骨子里其实挺算计。就连抽根雪茄,他都得精打细算一番,更别说外交上的每一步棋。斯大林那边估计也不是看不出来,但他不说穿,心里记一笔就是了,后来在冷战初期的一些行动,也不是没这些小细节埋下的伏笔。 1965年,丘吉尔走了,年纪活到90岁,算是很不容易。他临终前,还把一根没点火的雪茄叼在嘴里,说了句“这样就够了”。这个画面,不像是英雄谢幕,更像是一个老烟民最后的倔强。他那身影、那语气、那根雪茄,最后成了一代英国人的记忆,也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么说下来,你觉得丘吉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是带领英国走出困境的民族英雄,还是只会嘴上功夫、对外强硬对内冷漠的政治老狐狸?你愿意相信那根雪茄代表的是他坚持的信念,还是他不肯分享的本性?欢迎留言说说看。
1945年4月,苏联军队开进维也纳,3个星期内有近九万名妇女被强奸。有人向斯大林
【153评论】【121点赞】
用户94xxx31
屁!丘吉尔抽雪茄你散卷烟他会抽吗?外交场合不是你哥几个适合散卷烟吗?就算斯大林出于礼貌递一只,他的手下人(MI6)会让他抽吗?况且斯大林抽烟丝用烟斗,俩人合用一个烟斗吗?
战神
伟人比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