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14年,朱元璋把25岁的安庆公主嫁给新科状元欧阳伦,洞房花烛夜,怎料安庆公主

洪武14年,朱元璋把25岁的安庆公主嫁给新科状元欧阳伦,洞房花烛夜,怎料安庆公主却猛的坐起来,霸道的说:“从今往后,不准你碰我的头发!”欧阳伦一脸懵,殊不知这只是他噩梦的开始。 洪武十四年的南京城,春风得意的新科进士们刚刚走出贡院。这一科的进士中,有一位名叫欧阳伦的考生格外引人注目。 他的考卷被朱元璋亲自过目,字迹工整,文采斐然。在万人中脱颖而出的欧阳伦,不仅学问出众,相貌更是清秀俊朗。 朱元璋看中了这个年轻人,暗自盘算着一件大事。自己出身贫寒,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读过圣贤书,如今有了这样一个饱读诗书的青年,不如将他招为女婿。 对朱元璋来说,安排子女的婚事一直是件大事。前面三个女儿的婚姻都各有考量,大女儿临安公主和二女儿宁国公主都嫁给了开国功臣的子弟,三女儿崇宁公主则嫁给了一位普通官员的儿子。 这第四个女儿安庆公主的婚事更要慎重。安庆公主是马皇后所出,身份尊贵,地位与宁国公主相当。 从小养在深宫,安庆公主继承了母亲马皇后的温婉贤淑。在朱元璋心中,这样的女儿必须要找一个相配的夫婿。 朝中勋贵子弟众多,但朱元璋这次却另有打算。功臣子弟已经挑选过,寻常官宦之家又略显身份不足,倒不如选一个饱学之士。 欧阳伦的出身正合适,家世清白,既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又能为皇室增光。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终于可以有一个能和自己谈论诗书的女婿了。 很快,这桩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南京城里,百姓们都在谈论这位幸运的新科进士,一跃成为了当朝驸马。 婚礼当日,金吾卫开道,鼓乐喧天。八抬大轿将安庆公主从皇宫迎至驸马府,路边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 这场婚礼的规格之高,是因为安庆公主的特殊身份。作为马皇后的嫡女,她的婚礼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仪。 朱元璋特意为这对新人赐下了一座精心修缮的驸马府。府邸内,红烛高照,喜气洋洋。 婚后的欧阳伦很快发现,驸马的身份并非他想象中那般美好。按照明朝的规矩,驸马不得担任朝廷命官,这让他引以为傲的功名成了一纸空文。 这位新科驸马发现,自己的身份是一块金字招牌。商贾们争相巴结,地方官员也要给几分薄面。 渐渐地,欧阳伦开始涉足商业活动。他并不亲自出面,而是让自己的家奴们打理生意。 府中的一个叫周保的家奴,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这个周保仗着驸马的势力,在外面横行霸道,无人敢惹。 欧阳伦的生意做得很大,几乎遍布南京城的各个角落。从最初的合法经营,到后来的非法买卖,他的胆子越来越大。 这些事情,安庆公主并不知情。在她眼中,丈夫每日都在府中读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欧阳伦的势力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他开始将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寻找更大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驸马府中的主仆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些家奴仿佛成了欧阳伦的同谋,而不是仆人。 整个南京城的人都知道,四驸马府的势力不可小觑。但是这一切都被欧阳伦刻意瞒着安庆公主和朱元璋。 洪武二十七年,欧阳伦接到一项任务,要和另一位驸马王宁前往山西陕西一带传旨。这道圣旨是关于秦王晋王向燕王输送物资的事情。 在陕西期间,欧阳伦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有饮茶的习惯,但当地气候无法种植茶叶,只能从大明进口。 这是一条被朝廷严格管控的贸易路线。朱元璋下令禁止私人贩运茶叶,所有茶叶贸易必须由官府经手。 可是欧阳伦已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他开始组织人手,大肆收购茶叶,准备运往西部贩卖。 在陕西的官道上,常常能看到欧阳伦的茶叶商队。他丝毫不避讳自己的身份,反而大张旗鼓地进行走私活动。 当地官员不敢阻拦,毕竟这是当朝驸马的生意。欧阳伦更是得寸进尺,要求官府出人出力帮他运输茶叶。 他的家奴周保在陕西更是横行霸道。但凡有官员稍有不从,就会遭到一顿毒打。 直到有一天,河桥司的一位巡检税吏站了出来。这位基层官员并不认识欧阳伦,也不畏惧驸马的权势。 当周保又一次蛮横要求通行时,这位税吏拒绝放行。周保怒不可遏,不仅殴打了这位官员,还砸毁了河桥巡检司。 税吏不甘受辱,立即上书朝廷,将欧阳伦走私茶叶和殴打官员的事情全部揭发。这封奏折很快就递到了朱元璋的案头。 朱元璋看完奏折,勃然大怒。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如今自己的女婿竟然仗势欺人,公然违抗皇令。 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很快,欧阳伦的所有罪行都被调查清楚。 安庆公主得知此事后,立即入宫求情。她跪在父亲面前,恳求饶恕欧阳伦的性命。 然而这一次,朱元璋没有心软。他告诉女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驸马也不能例外。 洪武三十年,欧阳伦被押赴刑场。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被明正典刑的驸马。 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包庇欧阳伦的陕西布政使,以及那个横行霸道的家奴周保。这个案子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大明朝。 而安庆公主从此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踪影。这位马皇后的掌上明珠,最终没能逃脱这场悲剧的命运。  

0 阅读:352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