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尼姑庵——亚青寺,有2万多名女性在此苦修,这里有一个死规定:天黑之后,所有女性不得外出,一旦违反规矩,立马被赶出寺庙! 说到寺庙、尼姑庵这样僧人修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那里有着诸多清规戒律,比如不能破戒、不能喧哗,饮食起居都需要遵守规定,小到行走坐卧甚至连称呼,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但你有听说过,哪处寺庙规定,天黑后所有女性不得无故外出,违者直接驱逐的吗? 在四川甘孜白玉县,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下,藏着一座被昌曲河环绕的孤岛——亚青寺,中国最大的尼姑庵。 这里没有霓虹灯,没有便利店,却住着两万多名女性修行者,在藏语称作“觉姆”。 每天天不亮,叫醒亚青寺的不是鸡鸣,而是此起彼伏的诵经声。 她们每天诵经、打坐、砍柴、种菜,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但最让外界好奇的,正是这条入夜后不能外出的“死规矩”。 在抖音人均“夜生活自由”的时代,这条规矩荒诞得像个黑色寓言。 有人说这是“没人性”,也有人觉得是“修行必须”,那么这条规矩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亚青寺的夜禁从来不是“佛经上写的”。 多年前的一个冬夜,十九岁的德吉摸黑去河边打水,一脚踩碎冰面,三天后才在下游找到。 “这规矩以前没那么硬,也有人晚上偷溜,但那次之后,规矩彻底焊死了。”寺庙的管理员攥着念珠,指关节发白。 觉姆们真正被锁住的,还有人性那点“不安分”。 每月三百元的生活费,买糌粑都要精打细算,但却还会有人流连于外界的物欲诱惑。修行不到位的觉姆,刚开始总会舍不得那些俗世的东西,只能趁着夜色溜到周边的小卖部购买。 本来不发太多生活费,就是要她们斩断这种欲望。但欲望像野草,只能趁天黑前连根拔。 曾经有觉姆在夜晚偷偷购买口红,被查实后遭驱逐,这件事还成为亚青寺警示后人的典型案例。 除了“防剁手”以外,还是为了“断青丝”。 寺庙里也有男性修行者,藏语里称为“扎巴”,但觉姆区和扎巴区严格分开。晚上要是溜出去约会,被发现就是“社死加开除”套餐。毕竟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斩断红尘。 或许有人觉得即便是修行之人,这样的规定也太过死板。然而如果了解过亚青寺的故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亚青寺建于1985年,创始人是阿秋仁波切“活佛”。 当时藏区女性地位极低,很多女孩从小放牧、干苦活,甚至被包办婚姻。阿秋仁波切看不下去,直接在山沟里建了这座寺庙,放话:“佛门面前,男女平等!” 没想到,这一举动直接炸了锅。大批藏族女性拖家带口跑来,甚至有人翻山越岭几天几夜,就为了“出家”。要说是为什么,用觉姆次仁央宗的话说:“在这儿,没人逼我嫁人,也不用给弟弟挣彩礼钱。” 这里对于很多藏区的女性来说,可能是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庇护所了。 “日落即闭户”不仅是为了保护她们的安全,更是让她们明白,只有修行才能让她们正视自己,远离俗世的苦难。 在这里她们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而如果那些红尘的羁绊一直扰乱她们,那么她们可能又会回到之前那个被当成工具的生活里。 藏传佛教认为,夜晚是冥想的最佳时机,也是心魔最易滋生的时刻。一名年长的觉姆坦言:“黑暗中的一盏酥油灯,既能照亮经书,也能照见妄念。” 限制外出,实质上是通过物理隔绝帮助修行者斩断世俗牵绊。 除了禁令,亚青寺平时的修行生活也是很严苛的。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没苦硬吃”。 凌晨四点起床,裹着单衣在寒风中诵经;一天三顿清水煮土豆,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冬天闭关一百零八天,躲进一平米的“火柴房”,靠冷水泡糌粑充饥,冻得手脚生疮也不敢动。 最狠的是“百日闭关”考核。去年冬天,十九岁的卓玛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打坐,结果低温症晕倒。被救醒后,她第一句话却是:“我还差七天就圆满了。” 当都市人沉迷于物质享受时,她们以极端方式证明,人类对意义的追寻可以超越生理需求的层次。 参考资料:《宗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新浪时尚
中国最大的尼姑庵——亚青寺,有2万多名女性在此苦修,这里有一个死规定:天黑之后,
哄动这史记
2025-04-12 10:39: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