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作家路遥病入膏肓时,妻子林达要求离婚,并提出不要路遥一分钱,女儿也归他。无奈之下路遥答应了离婚,林达转身前往北京,终于可以远离他了。几个月后,路遥去世,林达却拿到了路遥的全部财产。 信源:路遥传 路遥生于陕西绥德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他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辛。 由于家境贫困,父亲早逝,他早早便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路遥在小学和初中期间,成绩优异,尤其在文学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 尽管面临着贫困和生活的困苦,路遥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梦想。 1970年,路遥考入了西北大学的中文系。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术环境非常动荡,许多知识分子受到压制。 他的一些早期作品,诸如散文和诗歌,虽然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路遥的作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长期的高强度创作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导致了他健康的逐渐恶化。 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期,路遥开始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并且常年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中。尽管如此,路遥依旧坚持创作,并最终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后来路遥的病情愈加严重,身体几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那段日子里,路遥每天都痛苦地躺在床上,无法自理,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痛苦。 他的妻子林达,虽然一直在他身边尽心照料,但她的内心逐渐承受不住这样压抑的生活。 她曾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但在面对丈夫日益严重的病情和无法改变的生活状态时,心中的疲惫与无法承受的压力逐渐压垮了她。 林达并不是不爱路遥,而是她已经感觉到这种无尽的生活折磨让她的身心逐渐崩溃。 她看到每天要24小时守护在路遥身边,自己也几乎失去了个人的生活和自由。 她的心里充满了矛盾,既有对丈夫深深的爱,也有对未来的极度恐惧。她知道,自己无法再继续这样下去,心中的绝望和痛苦最终让她作出了一个决定——离婚。 她鼓起勇气,将这个决定告诉了路遥:“我知道你很需要我,但我也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离婚吧,我不要你的一分钱,女儿归你。” 这一番话,她说得极其坚决,仿佛在此之前已经做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 路遥听后沉默了很久,尽管他内心不舍,然而看着妻子痛苦的面容,他也明白,这个决定对她来说并不容易。最终,他无力地答应了离婚的要求。 那一刻,路遥的心如刀割,他一直以为,能够陪自己走到最后的,是那个曾经一直在他身边、给他力量的林达。 可当病痛让他失去了自理能力时,他才意识到,妻子的忍耐和坚强,也有她自己的极限。而他,此刻已无力为她做任何事情。两人的婚姻,也在这种无声的分崩离析中走到了尽头。 林达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离开了他们曾经共同度过的家,前往北京。 她觉得离开路遥,是她能寻找到的一种解脱,至少不再是每天在无休止的病痛和疲惫中度过。 林达离开后,路遥的身体状况依旧每况愈下。尽管他的内心已经无比痛苦,但他心中还有一份未尽的责任,那就是对妻子的关怀与对未来的担忧。 即使在离婚后,路遥依然深深地关心着林达的生活,他不希望她在离开后陷入贫困,尤其是考虑到她将要面临的种种生活困境。 路遥深知,《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出版与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他想到自己的妻子,想到她离开后将面临的生活压力,心中便萌生了一个念头。 他决定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著作权留给林达,让她即使在自己去世之后,也能安享晚年。 路遥在临终前,通过朋友和律师,悄悄地将《平凡的世界》的著作权转让给了林达。 虽然他身体虚弱,几乎无法再进行任何文字上的工作,但他心中那份对妻子深沉的关爱和责任感,始终没有减退。 他不舍得林达过上困苦的生活,即便自己无法亲自陪伴她度过每一天,至少在物质上能为她提供保障,让她能够享有更好的生活。
1992年,作家路遥病入膏肓时,妻子林达要求离婚,并提出不要路遥一分钱,女儿也归
凌统看趣
2025-04-12 15:23:34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