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17日,路茗茗的父亲路遥逝世,同年,她跟随母亲林达移居北京,之后,林达与一位教授结婚,路茗茗也开始在北京读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学习平面设计专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文学史上,路遥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如同陕北的黄牛,以一种近乎固执的坚韧,将自己完全投入创作,为了写出真实的矿工生活,他不惜与矿工同吃同住,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汲取创作的养分,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让他的作品浸透着泥土的芬芳与生活的真味。 1992年,正当路遥的创作走向巅峰之际,病魔却无情地侵袭了他,更为痛心的是,他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在病榻上,面对妻子递来的离婚协议书,他忍着身心的双重煎熬,一笔一画地在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曾经用笔写就万千文字的手,此刻却在签署着自己婚姻的终结书。 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路遥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文学创作上,仿佛要与时间赛跑,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年仅十三岁的女儿会成为他文学遗产最坚定的守护者,这个被他深深牵挂的女孩,后来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想要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父亲的作品锦上添花。 2002年的春天,延安大学为路遥树立铜像,铜像揭幕仪式上,已经长大的路茗茗站在父亲的雕像前,内心翻涌着难以平复的情感,这所大学承载着父亲最美好的青春记忆,也是他文学梦想的起点,那一刻,她仿佛更深地理解了父亲对文学的执着。 从那时起,路茗茗开始关注父亲作品的出版现状,她发现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版本良莠不齐的书籍,有些甚至是粗制滥造的盗版,作为一个女儿,她无法容忍父亲心血之作被如此对待,于是,她毅然走上了维权之路,甚至不得不将生母告上法庭,这个决定让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她始终坚信,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守护方式。 经过漫长的努力,路茗茗终于获得了父亲作品的完整版权,她没有因此而独享这份文学遗产,反而致力于让父亲的作品以最好的面貌、最亲民的价格走向读者,她深知,父亲笔下的那些普通人物,正是最需要这些精神食粮的群体。 如今的《平凡的世界》,装帧设计越来越精美,但价格却在走低,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一位女儿对父亲心愿的坚持,她希望更多的普通读者能够握着父亲的书籍,感受那些跃然纸上的生命力量。 路遥笔下的人物,都在平凡的世界里追求着不平凡的人生,而今,他的女儿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另一种不平凡,她不是在创作文学,而是在守护文学,让父亲的精神之光继续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寂寞路遥:临终前,最亲的人都离他远去
2022年,北京3个儿子每人出资5万,给父母买房养老,父母去世时,房子市值300
【72评论】【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