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以后,光是碑文周总理都写了40多遍。 最开始在开

玲珑说历史 2025-04-14 09:48:03

1955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以后,光是碑文周总理都写了40多遍。

最开始在开会的过程当中,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大多数人都没有反对意见,但是对于修建在哪个位置,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在八宝山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最好的,也有人认为东单广场的位置不错。

最终下出决定建造在天安门广场的是周总理,周总理并不是独断专行做出这个决定,而是他根据当时许多人提的意见进行总结之后认为在天安门广场是比较合理的,当周总理提出这个提议之后,大多数人都赞同了。

确定好之后,接下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就进入到了施工阶段,典礼的时间是在1949年的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参与了典礼的过程,其实从时间上来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确定的时间比建国还早一天。

在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当时的设计者也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提前在建造的过程当中,针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规模和高度就提前进行了规划。设计之初原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度初定是39米,目前我们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实际的高度是37.94米。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外形以及周围的浮雕大多数都是以林徽因和梁思成二人的设计为主,在当时也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征稿,光是征集的稿件就超过了140件,在确定外形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还并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因为外形设计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施工了,至于碑文则可以事后想好之后重新雕刻,其实当时纪念碑的正面已经被确定了,一共是8个大字,毛主席亲自手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写这8个大字的时候,毛主席也不止写了一遍。

当时毛主席自己也将这8个字写了三遍,写完之后让人把这三篇墨宝全部都拿给了专家,并且让专家从中挑选,看看哪一个能用,如果都不能用,自己可以重写,如果其中的个别字可以用,专家也可以重新进行编排,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体效果更好。

接下来需要确定的就是背面的碑文,自从决定开始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其实周总理每天都抽出自己的时间去写碑文,为了能够让自己写出来的碑文更好,周总理前前后后一共写了超过40篇的碑文。写完之后,周总理先自己对于内容进行一个初步的筛选,从中选出一个自己最为满意的,随后拿出来让其他人提意见。

看到周总理的书法作品之后,其他人都感觉到震惊,毕竟之前周总理大多数都是对文件进行批复,很少见到周总理大篇幅的书法作品。周总理的书法其实也非常好,只不过平时周总理忙于国家大事并没有时间写。

正面和背面都确定之后,接下来还需要确定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朝向问题,最初的设计当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的朝向是南,但也有人提出来考虑到实际情况,人们从天安门广场经过的时候,如果朝向是南,没有办法让人在第一时间看到正面。

考虑到实际建造的情况,最终依然是周总理拍板将朝向确定成了北。关于纪念碑的顶部应该如何设计,当时许多人也有不同的意见,当时主要争论的是两个方向,一部分人觉得应该用当时世界上比较流行的群像顶,整体的造型更偏向于雕像。

建筑顶在当时也有人提出来,但提出建筑顶之后,很多人都反对,认为建筑顶外形设计也太过老套了,但是用群像顶,从远处看起来又有点四不像了。最终方案是由梁思成提出来的,当梁思成拿出这个全新的设计方案之后,大多数人都没有提出异议。

底部确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底部的浮雕问题了,当时底部浮雕大多数人通过的一个方案是胜利渡长江,主题确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方案问题,关于方案当时一共设计了三篇,第1篇方案并没有通过,随后在第1篇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改。

第2篇方案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认可的,但是随后专家又设计出了第3篇。第3篇就比第2篇更加的注重细节,人物也更多,但是考虑到篇幅问题,最终还是选了第2篇。一直到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才正式建成。

0 阅读:75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