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毛主席请求徐特立到湖南寻找一对母女,并再三交代,带她们延安,可没想到

玲珑说历史 2025-04-14 09:47:46

1939年,毛主席请求徐特立到湖南寻找一对母女,并再三交代,带她们延安,可没想到,这位农村妇女居然拒绝了。

徐特立,他不仅是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革命前辈,更是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老院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徐特立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徐特立的革命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27年,已经年过半百的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中国革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徐特立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从此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作为一名教育家,徐特立始终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他提出了教育必须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理念,这三者在他看来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科学化,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教育;民族化,是要立足中国的实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大众化,则是要让教育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这一理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在徐特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同时,另一位革命先驱黄公略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黄公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黄公略参与了多次重要的革命行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平江起义,这次起义不仅打响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枪,也为后来红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8年,黄公略又参与领导了湘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它不仅扩大了共产党在湖南南部的影响,也为后来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黄公略在起义中表现出色,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军事指挥员的才能和胆识,正是这样一次次的斗争和牺牲,才铸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黄公略英勇牺牲,他的牺牲不仅是红军的重大损失,也让无数革命同志痛心不已,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之余,特意为黄公略写下了挽联。

毛泽东在诗词中高度赞扬了黄公略的功绩,称赞他在广州起义、平江起义中的卓越表现,并表达了对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深切怀念,这不仅是对黄公略个人的褒奖,更是对所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们的崇高敬意。

革命的道路是艰辛的,而留守在后方的家人们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黄公略的妻子刘玉英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

在丈夫牺牲后,她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婆婆和抚养女儿的重任,那些年,刘玉英度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日夜夜。

她既要面对丧夫之痛,又要应对生活的重担,更要时刻提防敌人的迫害,然而,刘玉英没有被困难压垮,她以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咬牙挺了过来。

1939年,革命形势日益严峻,毛泽东始终惦记着黄公略的家人,他特意请求徐特立在前往湖南工作时,寻找黄公略的妻子刘玉英和女儿,并邀请她们去延安。

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党对革命烈士家属的关怀,然而,当徐特立找到刘玉英时,她却婉拒了这个邀请。

刘玉英的考虑很简单:婆婆年迈需要照顾,女儿尚小需要抚养,她不能抛下这些责任远走他乡,这个决定虽然让人心痛,但也体现了刘玉英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尽管刘玉英没有去成延安,但党和革命领导人并没有忘记这个烈士家庭,彭德怀对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格外关心,他多次接见黄岁新,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更在学习上提供指导。

彭德怀甚至将黄岁新视为半个女儿,让她把自己的家当作自己的家,这种深厚的感情,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对下一代革命接班人的培养。

终于,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彭德怀派人将刘玉英母女接到了北京,这不仅实现了对黄公略的承诺,也标志着这个饱经沧桑的烈士家庭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活。

在北京,刘玉英母女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悉心照顾,她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不仅是对黄公略牺牲的褒奖,更是新中国对革命烈士家属的郑重承诺。

0 阅读:37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