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在一次大会上,梁漱溟与伟人、周公发生激烈争执。80年代间,有人提起这

平原隐者吖 2025-04-14 10:11:13

1953年,在一次大会上,梁漱溟与伟人、周公发生激烈争执。80年代间,有人提起这段往事,梁漱溟:“他们已经故去10年,我感到了寂寞。” ? 梁漱溟,蒙古族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现代儒家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 为了推动民族自救,梁漱溟还曾在山东办过学院,建国之后,梁漱溟还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委员,而梁漱溟自从担任了政协委员之后,就一直兢兢业业,为了让民族更好的发展,梁漱溟提出过许多有建设价值的意见。 而梁漱溟的意见,也从不随着大多数所想而走动,这也导致他经常和一些领导发生冲突,这一日, 梁漱溟参加了一次大会,而在这场大会上,梁漱溟与毛主席起了冲突。 这冲突的起因其实就是毛主席就政策实施发表的一段讲话,而梁漱溟听了之后,直接站起反驳了毛主席的发言。 这政策其实就是未来国家的发展路径,毛主席认为,当前中国的发展应该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打击美国主义上,而梁漱溟则认为,应该先照顾农民,主办一些益农政策。 这一讲起来就没完了,毕竟两人各执己见,而毛主席也十分大度的让梁漱溟仔细将自己的论点说个清楚。 而梁漱溟也没有客气,直接将自己的见闻说了出来,当时的农民还依靠着地里的那点收成过日子,遇上好天气也就罢了,要是天气一坏,那就难保颗粒无收。 而抗日战争时期,要是没有农民一点点运送粮食到前线,又如何有今日的胜利,而今我们胜利了,是否就要将自己的主要建设点放在农民身上,保障农民的衣食住行,而这也不仅仅是帮助了农民,其实还是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 城市与农村的对比还十分强烈,城市的生活如在天堂,而农村的生活虽谈不上地狱,也只是好一些罢了,如此大的差距,是否还是对农民的辜负。 而毛主席听完之后,还是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在毛主席看来,所谓的实施益农政策是要实行,但绝对不是当前的主要目标。 我们要照顾农民,但是更应该引进新技术,并且发展重工业,若是不发展自己的工业,那些工具都要仰仗进口,约等于将自己的命脉交到了其它国家的手上。 并且当前的国际形势也不允许我们将农民放在中心,刚刚结束不久的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没有修复,和美国关系还不是很好,一部分资金还应该投入到军队整备上面。 所以当前的形势是不允许我们立马将农民放在第一位的。 但是受到儒家的民本思想影响的梁漱溟却不愿意听从毛主席的话,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但实际上,当时的形势确实不允许国家将大部分重心放在农民上。 后来几次的会议,梁漱溟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而最冲突的一次,梁漱溟还讲毛主席没有肚量听不得别人的建议。 而毛主席听完之后也没生气,只是再次将自己的理由陈述了一遍,梁漱溟则是不理解,毛主席也没有办法,只是说,自己虽然没有同意提案的肚量,但是提名你继续做政协委员的肚量还是有的。 这一次结束之后,梁漱溟许久没有和伟人再次说话,到了数年后,梁漱溟看着快速发展的中国,才知道毛主席的方案才是最正确的。 但是这时候的梁漱溟却没有机会再和伟人当面道歉,只是将自己的孙子名字起做了梁钦东,意为钦佩毛泽东。 当有人再次提起这次冲突的时候,梁漱溟总觉得自己没有和毛主席当面道歉十分抱歉,而到了自己能够和毛主席道歉的时候,毛主席却已经故去。 梁漱溟曾说“毛主席的肚量和眼光是我所见过的人中第一的,一是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见地,二是即使知道别人的错误,也不会直接与之辩驳,而是讲出自己的道理,这样的人又如何不叫别人钦佩。”

0 阅读:58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