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7岁的薛岳被告上法庭,面对法官的询问他沉默了许久,然后叹了口气说:“我杀了十万日本人” ,话音一落,全场顿时停了下来! 1993年的一天,一个97岁的老人被传唤到法庭。他步履蹒跚地走进法庭,双眼满是沧桑。这个老人就是薛岳,一位曾经的抗日名将。法官宣读了他的罪名——拖欠房租。面对这样的指控,薛岳只是沉默不语,似乎陷入了久远的回忆之中。 法庭上,面对法官的质问,薛岳沉默许久。在场的人们都在等待这位老人的回答。片刻,薛岳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悲凉。他叹了口气,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说:"我杀了十万日本人。" 这句话,像一声惊雷,在法庭上炸开。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衣衫褴褛的老人,竟然就是那个在长沙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抗日名将! 1941年12月,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的扩张步伐加快。此前,日本军队曾经在中国战场上发动了多次大规模攻势,其中长沙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多次成为日军进攻的重点。然而,长沙对于中国军队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武汉陷落后,它成为了西南地区的门户,并且是保卫重庆的关键节点。因此,长沙的保卫战显得尤为重要。 1939年和1941年,日军相继发动了两次长沙会战,虽然未能完全占领长沙,但也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改变局势并突破中国的防线,日军在1941年底再次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此次攻势的目标是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抗战力量,并为日军的后续行动提供有利条件。 这场战斗的转折点出现在薛岳将军的巧妙部署上。薛岳,时任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重要将领之一,他以冷静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战术运用,屡屡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薛岳深知,单纯的硬碰硬无法抵挡日军的强大攻势,他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最大限度消耗日军力量,并最终将敌军引入包围圈的战术。 “天炉战法”应运而生。薛岳提出了利用长沙周围复杂的地形,构筑一个宛如天炉的包围网,将日军诱入其中进行歼灭。这一战术的核心思想是以退为进,通过逐步撤退、诱敌深入,最终让敌军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无法自拔。 1941年12月,日军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自信满满地向长沙发起了进攻。此时,日军的进攻势头异常猛烈,阿南惟几对战局过于乐观,认为中国军队已经疲弱,攻占长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因此,日军未能在进攻初期就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推进,试图通过快速突破长沙防线,达到摧毁中国军队的目的。 薛岳的“天炉战法”早已准备好迎接这一挑战。当日军在湘北的进攻逐步展开时,薛岳指挥的中国军队故意在正面退却,将敌军逐渐引导到预定的包围圈中。通过巧妙的战术布置和对地形的充分利用,中国军队将日军的攻击线路拉长,使得敌军在长时间的行军后陷入疲劳状态,兵力逐渐分散。 随着日军深入,薛岳指挥的中国军队在周围的山区和河流地带展开了多次侧击和包围战。薛岳利用了长沙周围的自然屏障——如浏阳河、湘江等——布下了多个重兵据点。每当日军试图突破某一防线时,中国军队便迅速实施伏击,造成敌军大量伤亡。这些战术的实施,使得日军不仅无法突破防线,反而逐渐陷入了“天炉”战法的陷阱。 通过多次有效的反击和侧击,日军在长沙周边的兵力和物资不断被消耗,士气也开始动摇。尽管阿南惟几曾多次试图调整战术,甚至考虑撤退,但时机已经错过,整个日军部队已经陷入了无法脱身的包围中。 经过数日激烈战斗,日军的进攻节奏彻底被打乱,士气崩溃。最初参与进攻的6万日军,几乎被消耗殆尽。根据中国军队的统计,日军伤亡严重,死亡人数达到33941人,伤员多达23003人。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日军被完全包围,甚至无法逃脱,最终被全歼。战斗结束时,仅有少数日军逃脱,其他的则被消灭或俘虏。 此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军队赢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也极大鼓舞了抗日士气。薛岳通过这一战术,成功地将日军的攻势扼制住,为中国军队在接下来的抗战中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次胜利还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在亚洲的连胜纪录,成为盟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取得的首个胜利。尤其是在珍珠港事件后,中国的抗战胜利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胜利表示祝贺,并宣布将向中国提供500亿美元的贷款。这一援助举措,标志着中美之间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英国和其他盟国也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地位。 印度社会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表示高度关注,最终促使印度在各界压力下加入了盟国阵营。此外,在战后几个月内,美国和英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改善了中美英之间的外交关系。 在战后,薛岳的“天炉战法”成为了军事学界和历史学界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他的战术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后来的战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资料 国民党八大粤籍将领的抗战印记.凤凰网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2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