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杀杨宇霆、常荫槐时,他们还跟着一个武装警卫连,这个全部由心腹组成的卫队,

金乌西坠霞光灿 2025-04-14 18:42:20

张学良在杀杨宇霆、常荫槐时,他们还跟着一个武装警卫连,这个全部由心腹组成的卫队,无疑是杀杨常二人的最大障碍。张学良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张学良接手东北军的时候,才27岁。1928年,他老爹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他临危受命,成了东北的新掌门人。可这位置不好坐,军里老家伙们资历深、势力大,尤其是杨宇霆和常荫槐,简直是两座压顶的大山。 杨宇霆,50岁出头,奉系军阀的老骨干。他打仗厉害,脑子也好使,早年帮张作霖打天下,立下不少功劳。后来还搞军队改革,弄得东北军有点现代化味道。军里的人提到他,都得竖大拇指,威望高得吓人。常荫槐,40多岁,跟杨宇霆是铁哥们,管后勤和情报,心思细腻,办事稳当。这两人搭档多年,配合得天衣无缝。 张学良上台后,想让东北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搞“东北易帜”。这主意杨宇霆和常荫槐死活不同意。他们觉得东北得自己说了算,甚至还想跟日本人眉来眼去。张学良一看,这俩人不除,自己啥也干不成。1928年底,他下定决心,要干掉这俩人。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找了个理由,请杨宇霆和常荫槐到大帅府谈事。这次会面不简单,杨宇霆和常荫槐不是傻子,他们带了一个武装警卫连,几十号人,全是自己挑出来的心腹。这帮卫兵装备齐全,纪律严明,忠心不二,真要动手,张学良这边未必讨得了好。 那天晚上,杨宇霆和常荫槐带着卫队到了大帅府。大帅府有规矩,外来的卫队得放下枪。卫兵们不乐意,但也没辙,只好把长枪靠墙放着,跟着副官进了院子。张学良早有准备,让人把卫兵领到侧院的厢房休息。屋里暖烘烘的,桌上摆着酒菜,热乎乎的饺子、几坛烧酒,香味扑鼻。卫兵们在外头冻了一路,进屋就放松下来,有人端起酒碗就喝,有人直接开吃,气氛热乎起来。 这边厢房里刚热闹起来,那边张学良的手下已经悄悄行动。他派了三十来个士兵,个个带短枪,有的还揣着手榴弹,在院子外埋伏好。卫兵们喝得脸红脖子粗,有的开始犯迷糊,有的干脆靠墙眯着了。就在这时候,士兵们突然冲进厢房,枪口对准这帮人,大声喊着让他们别动。卫兵们懵了,有的想反抗,刚动就被枪托砸倒,有的伸手找枪,才发现早空了。没几下子,绳子就绑上了,卫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卫队这边刚被控制,正厅里的大戏也开场了。张学良跟杨宇霆、常荫槐聊着,气氛越来越僵。卫队被制服的消息传过来,张学良知道时机到了。他猛地站起身,直接点了杨宇霆和常荫槐的名,说他们谋乱,要当场解决。士兵冲进来,枪声响了几下,杨宇霆和常荫槐倒在地上,啥也没来得及说,就这么完了。 这事儿干得利索,杨宇霆和常荫槐一死,他们的心腹卫队也没了主心骨。第二天早上,大帅府外站满了张学良的兵,沈阳城里风声鹤唳。消息传出去,军里那些老将有的赶紧表忠心,有的收拾东西跑路。张学良趁热打铁,开会整顿军务,把跟杨常走得近的人调走或者盯着,军队算是彻底捏在了手里。 没过几天,东北的旗子就换了,青天白日旗挂起来,“东北易帜”算是成了。张学良忙着跟南京那边接洽,军队也开始整编,装备更新了不少,士兵的日子也好过点。可这胜利不是没代价,杨宇霆和常荫槐的旧部心里不服气,有人私下骂张学良心狠手辣。有次军里吃饭,有人喝多了摔杯子,差点闹起来,结果被卫兵拖走,事儿才压下去。 杨宇霆和常荫槐的家产被抄了,他们的家人跑得跑散的散,坟头都没人管。张学良呢,继续带着东北军往前走。可没两年,1931年日本打进来,他带着部队撤了,东北丢了,这事儿后来也成了他背上的一大黑锅。历史这东西,说不清谁对谁错,杨宇霆和常荫槐成了权力斗争的垫脚石,张学良的名字却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晃。

0 阅读:1070

猜你喜欢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