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宋霭龄23岁的大公子孔令侃,竟然与自己敬爱的母亲40岁的牌友白兰花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14 19:51:06

1939年,宋霭龄 23岁的大公子孔令侃,竟然与自己敬爱的母亲40岁的牌友白兰花生米煮熟了!听到这个消息,老两口拍桌愤然大骂:“你这个不孝子!”然而,多年后,他们却感激感叹:“真是多亏了她啊!” 1939年的上海滩,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城市,年仅23岁的孔令侃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孔子第75代世孙孔祥熙,母亲则是显赫一时的宋霭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年轻人,却在一次牌局中对母亲的牌友白兰花一见倾心,自此难以自拔。 消息传到孔祥熙和宋霭龄耳朵里,两口子气得七窍生烟,拍桌子骂不孝子。可孔令侃似乎中了邪,竟对母亲的牌友如此痴迷。这下可好,满城风雨,纷纷议论这桩离经叛道的风流韵事。 孔令侃1916年出生在上海,那时候的上海是远东最热闹的城市之一。他的家庭背景让人咋舌:父亲孔祥熙是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手握大权;母亲宋霭龄是宋家的大姐,精明能干;两个小姨一个是孙中山的妻子宋庆龄,一个是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舅舅则是大名鼎鼎的宋子文,掌管财政多年。 孔祥熙36岁才有了孔令侃这个儿子,高兴得不得了。从他呱呱坠地那天起,全家人都把他捧在手心。尤其是宋美龄和宋庆龄,因为她们自己没有孩子,把孔令侃当成了亲儿子疼。 1933年,他17岁,家里把他送进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这所学校是当时有名的教会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富裕家庭,可孔令侃还是与众不同。别的学生挤在四人或六人一间的宿舍,他到校第一天就要求单独一间房,学校没办法,只好答应。 在大学里,孔令侃还不闲着。他拉了一帮同学,成立了个社团叫“南尖社”。这名字听着有点怪,其实是他迷上了德国的希特勒,觉得纳粹党很厉害。“南尖”是上海话里模仿德语“纳粹”(Nazis)的发音。 他对外说这个社团是研究学术、联络感情的,可实际上,他是想借此收拢一批人,攒点人脉,为以后混官场做准备。孔祥熙和宋霭龄听说儿子这么小就懂得拉帮结派,挺满意,没多久就让他接手了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在上海的一些业务。 大学毕业后,宋霭龄想让儿子进政界。可直接塞进去怕别人说闲话,从基层干起又太慢。商量来商量去,孔祥熙给他弄了个“特务秘书”的头衔,挂在南京财政部名下,但人不用去南京,留在上海就能处理父亲的事务。 张满怡的父亲张谋之是上海有名的富商,家里开着好几家商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孔令侃跟张家走动多了,慢慢对张满怡有了好感。 可这事藏不住,很快就传开了。孔祥熙听说后气得拍桌子,当着全家人的面把孔令侃骂得狗血淋头:“张满怡是你舅妈的亲妹妹,你娶了她,这亲戚怎么处?成什么样子!” 张满怡其实对孔令侃没多大感觉,当初答应他不过是看在孔家的面子上。现在两家都反对,她正好有了台阶下,直接回了孔令侃,说自己不想再继续了。没多久,她就跟另一个门当户对的人订了亲。孔令侃的算盘落了空,心里憋着一口气,既恨宋子文从中作梗,也怪家里人管得太多。 这事之后,孔令侃没消停多久,很快就收拾心情,继续忙事业。他知道光靠自己不行,得拉拢人脉。宋霭龄平时爱打麻将,他就经常给她张罗牌局,请些有头有脸的人来家里玩。来的次数最多的是盛升颐,每次都带着妻子白兰花。 白兰花年轻时在风月场混过,后来嫁给盛升颐。她40岁了,可皮肤白皙,身段也好,看着像30出头。孔令侃第一眼见到她,就被勾住了魂。他开始找机会接近白兰花。 盛家自从老太爷盛宣怀去世后,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盛升颐管着家里的产业,日子过得紧巴巴。他琢磨着,靠上孔家这棵大树,能给自己弄个好位置。于是,她开始主动迎合孔令侃。盛升颐看火候差不多了,干脆提出跟白兰花离婚,把她“送”给了孔令侃。孔令侃乐坏了,当场拍板,让盛升颐做了苏浙统税局局长,管着税钱的事。 1937年,淞沪战争打响,上海乱成一团。他在孔公馆弄了个情报组,专门收集日军动向,手下人四处跑,消息源源不断送来。靠着这些情报,他的地位水涨船高,连比他老资格的人都愿意低头听他使唤。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军占了上海港口,孔令侃被派到香港,替孔祥熙处理事务。他在香港开了个“香港孔公馆办事处”,靠着孔宋两家的关系,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蒋介石把他叫去问话,知道他在战时发了国难财,气得不轻。但看在孔宋两家的份上,没追究。孔祥熙和宋霭龄怕丢脸,决定送他去美国哈佛读书。临走前,孔令侃非要带上白兰花。他俩感情越来越深,他离不开她,白兰花也抓住了机会,常在他面前撒娇卖惨,说自己没名分可怜。孔令侃被她迷得晕头转向,听说要出国,干脆决定带着她私奔。 到了美国,他没去哈佛念书,而是开了家公司。白兰花帮他出主意,公司越做越大。她80岁时,他还特意在加州买了栋带花园的房子给她养老。白兰花比他大17岁,先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守着空房子。1992年,76岁的孔令侃去世,没留下一个孩子。 参考资料 孔祥云编,孔氏家族档案全揭秘[M].华文出版社,2011.09

0 阅读:55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