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书咧:转评各一本。我都忘了上次像这样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是什么时候了,《正常人》

访卉追忆娱乐 2025-04-15 00:02:28

抽书咧:转评各一本。

我都忘了上次像这样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是什么时候了,《正常人》真有这种魔力,翻开它似乎只有根本读不进去和一口去读完两种结果。和朋友聊他们也有类似的阅读体验。除了语言轻简流畅,主要是故事里情绪细节都太逼真了。我好像很少在当代中文小说见到这样完全忠于10年代情感状态的故事,萨莉·鲁尼让这本小说的语言尤其是对白风格呈现出一种社交媒体的质感,甚至连核心情节也无非是《生活大爆炸》《老友记》那种让观众为一队分分合合男女的最终归宿牵肠挂肚的喜剧套路。

但在人物书写的控制上,你又能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写作者的严肃,比如我们自始至终都不能具体讲清康奈尔和玛丽安【是谁】,他们在社会面的身份似乎不重要,我们知道更清楚的是他们的【感受】。我们在10年代度过青春的人其实就是这样,我们很容易讲出无穷绵密的感受,有很多艰深复杂的情感,但我们很难说清楚自己是谁。

《正常人》里的康奈尔和玛丽安,在正统成年人的标准里,都属于敏锐又低能的类型。爱情在小说里更像是验证一个人社会化是否达标(即是否真正成为正常人)的测验。历史上从未有一代人像我们这代人,对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对精神分析,有这样普遍又深刻的理解。对自我和权力越敏锐的人,就越无法面对爱情的非理性。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正常人》比它看起来更严肃。

康奈尔和玛丽安视频通话,“有时音画不同步,这让他觉得玛丽安其实是一部影片”。被媒介转码过的爱情对象使人产生一种介于真实与虚拟的在场体验,在《过往人生》里男女主角视频通话情节中也有展现。我觉得他们都触到了10年代情感的本质。

0 阅读:0
访卉追忆娱乐

访卉追忆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