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七八名被剥光上衣的青年跪成一排。2个日兵用刺刀疯狂戳杀。突然

1937年,南京,七八名被剥光上衣的青年跪成一排。2个日兵用刺 刀疯狂戳杀。突然,17岁的左润德站立起来,迅速冲向后门。 左润德,出生于山东的家庭,1920年迎来了家族的新希望。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一家人迁移到南京,直至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爆发,他们已深植于这片土地超过九十年。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左润德通过捡拾煤渣艰难维生,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位辛勤的人力车夫,两代人在苦难中谋求生存。 1937年12月14日的一个午后,17岁的左润德不幸被几名日军士兵误认为是中国士兵,从而被押送至小王府巷的磨坊——马二的院子,一个即将成为恐怖记忆的地点。院子门口,一名日本士兵手持斧头而非枪械。左润德踏入院内,发现自己与七八名中国同胞一同被囚禁,一场未知的惨剧正悄然铺开。 院内的紧张氛围随着一位中国人被斧头砍伤而达到顶点,幸运的是,伤口并不致命。随后,被俘的中国人被命令面朝西跪下,其中包括受伤的男子,他的伤口让他最终失去了意识。而左润德,作为最后一个跪下的人,见证了这一切的恐怖。紧接着,七八名日本兵准备用军刀对这群无助的中国人进行屠杀。 然而,就在这生死关头,一名中国男子的一声呼救——“有马!”暂时打断了这场杀戮。这个声音来自一位马车夫,他的呼救意外地为在场的中国人赢得了一线生机。听到有马可以利用,部分日本士兵决定暂时离开,只留下手持斧头和另一名持枪日本士兵看守。 左润德,涌起一股不甘的勇气。他不愿意就这样毫无反抗地死去。在经历了一瞬间的犹豫后,左润德决定挣扎一搏,他深知,这或许是生存的唯一机会。他轻轻地用肩膀碰触旁边的男子,那一刻,两人的眼神交汇,彼此心照不宣,决定共同作出反击。 紧接着,左润德突然站起身来,毫不迟疑地向着门口冲去。他的行动让手持枪械的日本士兵一时愣住,这一刻的迟疑让左润德找到了破绽。虽然在冲刺中被刺刀刺伤胸部,左润德凭借着惊人的力量和生命的执着,推倒了面前的日本士兵。 这一幕极大地鼓舞了其他被困的中国人。他们见状也纷纷站起来,准备逃离这个死亡之地。左润德,虽受重伤,却未放弃求生的意志,趁着混乱,冲出院子,最终逃入一条小巷,并躲过了日军的追击。 逃脱后的左润德,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后来得知,当天的悲剧中,有四人未能逃脱,遭日军杀害;而像他一样,幸存的只有三人。 在逃离了那个满是恐怖与绝望的院子后,左润德几乎是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一路奔跑回到了家中。家,这个本应提供安全与温暖的避风港,在那个黑暗的夜晚,却无法为左润德带来一丝的安宁。夜幕低垂,南京城中的火光冲天而起,一场人为的灾难再次上演。左润德家附近很快被大火吞噬,成为了一片火海。许多市民冒着危险出门救火,却被日军无情地拖入火堆,活生生被烧死,那一夜,超过一百位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夺走。 日后,左润德凭着顽强的求生意志,设法躲进了南京的难民区。在那里,他稍微找到了一些安宁,但命运很快又将他推向了另一场人间地狱。在难民区,他被分配了一个艰巨且心碎的任务——收集那些遭到日军残忍杀害的同胞们的尸体。在中华门、光华门一带,到处都是中国人悲惨的遗体,有的肚子被剖开,肠子外露,场景极其骇人听闻。 在这场人性的大灾难中,左润德目睹了无数惨不忍睹的画面,其中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江东桥边的惨状。在中国军队撤离南京时,为了过河,日军竟然用无辜的尸体填平河沟,之后在上面铺上泥土,以便汽车通过。每当汽车通过后,这座由尸体堆砌的“桥”就会塌陷,日军便又补上新的泥土和尸体。江东桥下,尸体数以千计,铺满了整个河床。 在收集尸体的过程中,左润德被那些惨遭日军奸污后杀害的女性的遭遇深深触动。她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遭受了极端的羞辱和痛苦。在评事街的一条小巷里,左润德发现了一具女尸,她的遭遇尤为让人心痛:日军在对她进行了无数次的凌辱,这种残忍的行径令人难以直视。当左润德解开她的双手,看着这位女子在世最后的模样时,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双手抱着头,痛哭流涕。

0 阅读:1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