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1岁的老汉用48根金条娶村姑为妻,没想到结婚当天却遭妻子告发,结果被捕入狱关押了11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老汉自称张克明,靠种地为生,解放后落脚四川通江,准备在这里安享下半生,在得知杨家坪有个待嫁村姑生得标致,就慷慨地拿出48根金条上门求亲。 原本村姑父亲看不上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张克明,但明晃晃的金条摆在眼前着实晃眼,再加上女儿对张克明也满意,就订下了这门婚事。 然而经过与张克明的接触,村姑却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原来,张克明举止颇有军人气质,出手阔绰,根本不像个农民,因此村姑认定张克明身份不简单,便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了他。 为了不打草惊蛇,公安人员就在张克明迎娶村姑的时候,当场将他擒获。 接受审问的张克明只得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众人这才知道他竟然就是国民党中将王凌云。 在国民党将领中,王凌云的出身很低微,他既没有读过正规军校,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然而一向对杂牌军无感的蒋介石却对他青眼相看,委以重任。 蒋介石自然没有看走眼,王凌云绝非饭桶草包。 王凌云是河南汝阳人,早年在学堂读书,为报效国家投笔从戎,先后在直系军阀吴佩孚和镇嵩军憨玉琨的部队当过兵,后来加入恩师郑国翰的民兵团消灭匪患。 王凌云有文化,在军事上也很有能力,因此深得郑国翰的器重,郑国翰战死后,他就成为了民兵团的一把手,但他很快就发现,河南一带匪患之所以严重,究其原因还是天灾人祸导致百姓无以为生,不得不落草为寇。 于是,王凌云推出收编政策,凡是愿意加入民兵团的一概不追究过往,而那些冥顽不灵的土匪则坚决剿灭。 由于王凌云体恤部下,每次缴获的匪资除留下少部分养活军队,大部分都散给了饥民,因此王凌云贤名在外,引得不少人慕名投奔,他的队伍很快就扩充到了6千余人,成为了当地最有势力的民间武装,河南省主席万选才干脆接收了王凌云和他的部队,并任命王凌云为四县剿匪总司令。 不过,志向高远的王凌云绝不满足于此,他主动投向了位高权重的蒋介石,他的带资入伙让蒋介石很满意,于是蒋介石任命他为第225旅少将旅长,并命他到中央苏区“剿匪”。 然而王凌云到了中央苏区后,却发现他要围剿的红军不仅不欺压百姓,还帮助百姓挑水打柴,打仗的时候,他看到红军的武器简陋,但战斗意志很彪悍,常常把他的队伍打得溃不成军。 王凌云早就听说过红军,经过这一番了解后,他对红军的好感倍增,再加上他不愿意把枪口对准同胞,所以在“剿匪”这一阶段,他表现得很逊色,迟迟得不到升迁。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一心想要保家卫国的王凌云主动请缨参加了淞沪会战。 在守卫福山时,虽工事简陋,王凌云却率领部队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苦战了4天4夜,终于打退了日军,而战斗结束时,他指挥的部队只剩下了几十个人。 崭露头角的王凌云得到蒋介石的称赞,并被提拔为76军76师师长,而76师还总是优先补充武器装备,这无疑展现了蒋介石对王凌云的偏爱,王凌云也视蒋介石为贵人,发誓要在战场上为其肝脑涂地。 紧接着,王凌云先后率76师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等70多场战役,尽管战争残酷,总是身先士卒的王凌云几次差点倒在了战场上,好在他非常顽强,指挥作战又十分灵活,因此最终化险为夷。 1943年,升任第2军军长的王凌云率部赴缅作战,凭着卓越的战功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银质勋章,蒋介石亲自为他授勋时,又为他题字“常胜将军”。 内战爆发后,王凌云尽管不满蒋介石的行径,但为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只能不情愿地上了战场。 然而王凌云在内战中屡战屡败,特别是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原本手握重兵的王凌云可以救援张灵甫的74师,结果因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命令,他只能按兵不动,导致74师全军覆没。 这件事让蒋介石大为光火,他革除了王凌云的职务,但由于后来无人可用,又升任王凌云为第13绥靖区司令官,率第2军、第15军及第64军驻守南阳。 本来就在和解放军作战的过程中,损失了不少兵力,眼看解放军就要打到南阳来了,王凌云还寄希望于装备最为精锐的第2军,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蒋介石却把第2军调给宋希濂的第14兵团。 王凌云顿时两眼一黑,这时他才发现为蒋介石效命多年,比起蒋介石的“天子门生”,他仍是蒋介石随时可弃的一枚棋子。 但王凌云也没想过投诚起义,而是席卷钱财弃城而逃,几经辗转,逃到了四川通江一带,原本他想通过结亲得到当地人的掩护,没想到弄巧成拙。 王凌云被抓后,上级考虑到他为抗日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把他送到功德林进行改造,他在里面表现优秀,还被选为了战俘学习委员。 1961年获得特赦后,王凌云先是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员。1963年他调回到河南郑州政协工作,然而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由于受到冲击,69岁的王凌云于1968年离家出走,自此生死不明。
1950年,51岁的老汉用48根金条娶村姑为妻,没想到结婚当天却遭妻子告发,结果
裂谷长河
2025-04-15 09:49:23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