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稚芙是“上海首富”周今觉的女儿。解放后,她第一个响应公私合营的号召,慷慨地将父

裂谷长河 2025-04-15 09:50:05

周稚芙是“上海首富”周今觉的女儿。解放后,她第一个响应公私合营的号召,慷慨地将父亲留给她的三栋楼全都交出来,那么她后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周稚芙是周今觉的女儿,因排行第七,又称七小姐。 周家是世族大家,祖上人才辈出,比如她的曾祖父周馥官至两江总督,祖父周学海高中进士,因不愿做官,成了江浙名医,父亲周今觉在实业上很有成就,不光是名声在外的“邮票大王”,还因资产雄厚被称为“沪上首富”。 周今觉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因此周稚芙的几个姐姐在学业上都是佼佼者,唯有周稚芙不仅学业平平,相貌也逊色很多。 周稚芙读的是上海中西女中,这所贵族学校培养出了不少杰出女性,比如宋氏三姐妹、夏梦、严仁美等,周稚芙的三姐周叔苹在这所学校读书时,就因美貌和才华被誉为“中西皇后”,后来更是成为风头仅次于陆小曼和唐瑛的沪上名媛。 比起才貌出众的姐姐,周稚芙的人生就单调多了,她毕业后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速记员,工作一年后,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唐明善。 唐明善是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的侄子,在家族中也非龙凤,但他为人和善内敛,和周稚芙的温婉娴静倒也相得益彰。 周稚芙与唐明善在生下孩子后,便搬到了台拉斯脱路上的一幢三层小洋楼了,为的就是离父母近一些。 那时,周稚芙作为唐家少奶奶,不光家中雇着5个仆人,还为孩子另外请了3个保姆,但周稚芙每天晚上仍带着丈夫和孩子去父母家蹭吃蹭喝,享受父母的疼爱。 的确,周母总认为周稚芙体弱,每天中午都会熬西洋参汤,让佣人送去女儿家,周稚芙为了让母亲心安,也就乖乖地将母亲精心熬制的汤饮喝完。 其实,周稚芙搬到父母近旁居住的原因,就是看到哥哥和姐姐为着各自的事业纷纷离家,她既然是那个最没出息的,何不在父母身边尽孝心,于是她每日的晚饭都会在父母家吃,让父母不至于觉得孤寂。 周今觉没想到养了11个孩子,最后守在他们身边的竟然是最不出色的女儿。也正因如此,周今觉在生活上极力庇护着女儿,但他也知道他终究不能护女儿一世周全,所以他平时也教些理财的经验给周稚芙。 比如他强调,资产要分散性投资,可以购买部分股票和房产等,这样某个领域亏损,还有其他领域的投资可以有回报支撑,另外还要备一部分现金和金银首饰作为应急之需。 周今觉深知女儿以后的生活可能会遭遇不幸,因此他告诫女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最宝贵的。 1949年,71岁的周今觉安排好后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他离世前,他将部分房产都留给周稚芙,他认为女儿靠着这些房产的租金,仍能维持衣食无忧的生活。 也是那一年,周家兄弟姐妹在安葬了父亲后,全都选择离开了大陆,唯有周稚芙留在了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的政策推出后,周稚芙立刻成为了第一个响应者,她慷慨地将父亲留给她的三栋楼宇全都交了出来,而她则靠存款利息过生活。 起初,周稚芙被安排到了房管所上班,可惜同事认为她是“资产阶级娇小姐”,这让她颇不自在,于是仅工作了半年,她就辞掉了工作。 原本,周稚芙乐观地认为,她有固定的利息作为收入,再加上丈夫的工资,应付一家人的生活还是绰绰有余,然而当时各种运动频起,周稚芙和丈夫也受到波及,不仅家中的金银首饰和古董文物被搜刮一空,他们还被迫搬离了小洋楼,五口人只能居住在襄阳路朝北的两间潮湿的小屋里,靠28元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 为了能让一家人不至于挨饿受冻,周稚芙每天煮得最多的就是白菜汤,从西洋参汤到白菜汤,这断崖式的生活一般人肯定无法接受,但周稚芙却从不抱怨。 周稚芙曾在家中搜寻到“躲过一劫”的旧物,欣喜之余她赶紧拿到旧货寄卖行去出售,结果在那里看到不少世家大族后裔也在典当旧物,于是她安慰自己,为生计操心的又不止她一个,她有什么好报怨的呢! 唐明善却因受不了打击表现得非常消极,数次还露出了轻生的念头,周稚芙为此没少劝他。 有一次,周稚芙想买一个5分钱的豆沙烧饼,结果口袋里只有4分钱,于是她买了一个3分钱的咸烧饼和丈夫分食,她还笑着说,把那1分钱干脆也扔了,我们就做一对穷光蛋。当然她没舍得扔,愁眉苦脸的丈夫却被她逗笑了。 周稚芙的乐观积极影响了唐明善,他渐渐走出了阴影,和周稚芙一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艰难。 唐明善去世后,晚年的周稚芙跟着儿子生活,后来孙子结婚生子,让她过上了四世同堂的生活。 周稚芙回忆自己的一生,不无感慨地说她幼年得父母疼爱,婚后得丈夫恩爱,晚年得儿孙孝顺,政府又给予了不少关怀,她此生没有遗憾。 2012年,周稚芙去世,享年100岁。 不得不说,从周稚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事业上她没有建树,但事业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让人成为生活的强者,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让她成为了百岁老人。

0 阅读:48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