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是带着少将的工资回乡务农,并非回乡当一个纯粹的农民。这一点一直没人讲清楚,比较模糊。部队当时也打算给他在家乡建一栋房子,但他拒绝了,住进了祖传老屋,因此还和弟媳产生过矛盾。总之,甘祖昌将军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毕竟他放弃了权力地位,回乡带领群众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做出了贡献,令人敬佩! 1957年,甘祖昌从遥远的新疆回到江西老家,开始了与家人新的生活篇章。消息传开后,村里的人们难以理解他的决定。乡邻们忍不住发问:“你真的打算放弃军职,不再当将军,回去当农民?”甘祖昌笑着回答:“我舍不得我们老家。” 1905年甘祖昌出生江西省莲花县的贫困家庭。家境艰难,他早年只能依靠舅舅的资助,勉强读了一年私塾。然而,由于家里经济拮据,甘祖昌不得不辍学,开始帮家里干活,甚至给地主做应工,生活的重担让他早早体验了社会的压迫和贫困。 1920年,甘祖昌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这为他后来投身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1927年,方志敏来到甘祖昌的家乡宣传革命思想,22岁的甘祖昌深受启发,逐渐认识到中国农民的苦难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从此,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 加入共产党后,甘祖昌的革命经历开始了。他曾在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担任副科长,负责生产计划、原料采购、伙食管理等工作。那个年代,革命的需求常常让人身兼数职,甘祖昌的职责也因此繁重而琐碎。但他毫不怨言,坚定地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34年,甘祖昌随红军参加了长征。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也对参与者的身体和精神进行了极大的考验。甘祖昌在这场伟大的征程中坚持下来,红色信仰也愈加坚定。此后,他的革命生涯一直与军队的后勤工作紧密相连。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还是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役,他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甘祖昌调任新疆工作,负责后勤保障。这一阶段,他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1952年一次车祸中,他头部受伤,虽经治疗,仍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些伤痛使得他越来越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但组织依然希望他在新疆继续工作,甚至安排他到北京或上海疗养。 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他觉得自己在革命中并未真正经历过前线的厮杀和考验,获得这一职务的荣誉感对他来说并不等同于真正的贡献。因此,他决定辞去军职,回到故乡,投入到农业和农村建设中去。 1957年,他终于辞去了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和孩子们踏上了回乡的路。在临行前,他特别精简了行李,仅带了三只箱子,但还额外带上了八只笼子,里面装着来自新疆的约克猪、安哥拉兔和来航鸡,这些都将是他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起点。 回到家乡后,甘祖昌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他开荒种地,带领乡亲们修建水渠、水库,参与修建公路和桥梁。他一心致力于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29年里,甘祖昌几乎把自己工资的70%都捐献出来,用于家乡的建设。他和家人一同捡粪、割草,修建水电站,带领村民们创造了不少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这段岁月里,甘祖昌深知农村的艰辛和自己的责任。他曾多次拒绝组织的关怀,坚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优待。即使在年老体衰、病重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曾拒绝新建房屋的提议,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根本不需要再享受奢华的待遇。在他临终时,他仍在叮嘱家人,把自己剩余的工资用来购买化肥和农药,继续推动家乡的农业发展。 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享年81岁。之后,龚全珍继续在农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与丈夫甘祖昌的志愿保持一致。2019年,甘祖昌和龚全珍被追授为“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甘祖昌是带着少将的工资回乡务农,并非回乡当一个纯粹的农民。这一点一直没人讲清楚,
麻麻赖赖
2025-04-15 14:44: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