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24名精英战士深入大瑶山,搜捕黄埔军校巨匪甘兢生,但苦苦搜寻多

何以为知吖 2025-04-15 17:06:04

1950年,解放军24名精英战士深入大瑶山,搜捕黄埔军校巨匪甘兢生,但苦苦搜寻多天,始终一无所获。战士抽烟的一个小习惯,无意中竟让追捕多天的悍匪,自投罗网成为阶下囚。 1950年寒冬,中国解放军第58军174师的520团受命深入广西东部的山区,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搜捕名为甘兢生的叛军头目。甘兢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看清形势后,率领残部退回故乡广西苍梧,并组织了一支由地方匪徒和溃散军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企图在广西东部的大瑶山躲避解放军的追捕。 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形和甘兢生的狡猾,解放军520团的指挥官派出了一支由24名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的“飞行小组”,以王炎德为首,他们被赋予了一个严峻的任务:在七天内找到并消灭甘兢生。正月初一的清晨,这支队伍踏入了崎岖密林的大瑶山。 任务开始的几天里,这支小队经历了极端的自然环境挑战。峭壁陡峭,丛林密闭,让搜索变得异常困难。他们的衣物被荆棘撕裂,食物短缺迫使他们采摘山野中的草根和树皮以维持生存。晚上只能在野外露宿,所有这些困难都考验着队员们的极限。 尽管环境严酷,甘兢生的踪迹仍然难觅。时间一天天过去,解放军士兵的焦虑逐渐增加。然而,转机在正月初七那天出现了。一位当地瑶族老人前来向“飞行小组”提供信息,声称最近见到了甘兢生的活动。王炎德立刻抓住这一线索,组织队伍并让这位老人担任向导,以图尽快定位甘兢生。 士兵们沿着向导提供的方向前进,整日侦察未果,直到天黑。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跟随老向导进入了更加难以行进的山区。然而,意外的是,向导在浓密的林间也迷失了方向。为了不让士兵们的士气进一步下降,王炎德决定让大家在此休息,重新整顿队形。 在这个短暂的休息期间,张文川展示了他的坚韧与适应能力。他是队伍中为数不多的能在严苛环境下找到宽慰的人,此时正靠着自己的老式烟袋来缓解压力。尽管处境艰难,张文川保持着自己的习惯,在抽完烟后将烟袋在鞋底敲击两下,以清除残留的烟灰。 当张文川第一次磕锅时,前方不远处传来两声清晰的击掌声。张文川和他的战友们对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感到困惑,因为所有的向导和战友都在他身后。 小组队长王炎德迅速捕捉到了这一异常现象。他深知夜色和密林可能隐藏的危险,立刻指示张文川再次进行同样的动作,试图引出潜伏的人物。果不其然,当张文川第二次敲击烟灰时,再次引来了击掌声,紧接着是脚步声逐渐逼近。 为了保持优势,王炎德迅速安排战士们在附近布下埋伏圈,准备捕捉即将出现的不速之客。他们的准备工作刚刚完成,前方小路上忽然出现两个脑袋,隐隐约约地窥视着周围环境。这两团黑影谨慎地向埋伏圈接近,就在他们即将步入设下的圈套时,战士黎正清不慎触碰了手灯开关,导致灯光突然亮起。 这突如其来的光亮让两名不速之客猝不及防,他们停顿了一瞬,随即向解放军的方向开了两枪,但所幸未造成伤亡。这两枪的火光反而帮助解放军确认了对方的位置。王炎德和张文川抓住机会,迅速从两侧发起冲锋,成功地将两名盗匪制服。 经过一番检查,被制服的其中一人竟是长期被通缉的甘兢生。他大约四十多岁,脸上覆盖着浓密的胡须,尽管如此,他的五官还是被识破了。这次意外的成功让整个小组士气高涨,印证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老话。 在王炎德的指挥下,解放军迅速展开了对其他匪徒的搜捕行动。隐藏在附近的匪徒见首领被捕,士气大挫,经过短暂的抵抗后,他们纷纷投降,解放军顺利地搜捕了其他20余名匪徒。甘兢生供称,原本有40多人随他进山,但由于艰苦的生活环境,一半的手下已经悄悄离他而去。他误将张文川的磕烟动作当作与当地小头目约定的暗号,结果不幸自投罗网。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