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的旧事。1900年,汽车还是个新奇玩意儿,甚至没个成型的市场。可做轮胎的米

郝倩欧洲 2025-04-15 22:09:01

米其林的旧事。1900年,汽车还是个新奇玩意儿,甚至没个成型的市场。可做轮胎的米其林兄弟还是想多卖轮胎。一般人可能就天天泡在车厂里了,可他们偏不。

他们觉得其实人们根本不想了解轮胎,甚至很多人都不想了解车。但每个人都想要“自由出行”的美好体验。于是他们想到,是不是可以通过一本道路指南,给人们提供出行的自由?

这就是第一本《米其林指南》的由来。1900年,他们一口气印了3.5万本小红册子,每一本指南都有:地图,驾驶规则,汽车维护的一些小贴士。以及,很随意的,附上了一些饭店的名录。

这本指南直到1910年都是免费的,直到1920年,创始人发现有人把指南当垃圾一样丢在路上。他意识到,没有人会尊重免费的东西。从此之后,米其林指南收费7法郎。

从此之后,米其林指南成了有车人士的行车必备,饭店名录和点评成了大卖点。米其林开始聘请匿名的美食侦探,他们的任务就是给饭店秘密评分。1926年,米其林星级出现。1颗星就是在所属品类中算是很好;2颗星是“值得掉个头”;米其林3颗星原本的意思是,“值得专门跑一趟”。

二战期间,无论是德国军队还是其他国家军队,都是用的米其林指南之路,一时间一书难求……

二战后,再次根据当时战后重建的凄惨情景做调整。50年代的米其林指南推出了“Bib Gourmand”,意思是“好吃且不贵”。这个Bib,就是米其林吉祥物Bibendum的名字。

直到2005年,米其林评级才正式进入美国,一出手就是纽约城500家饭店和曼哈顿50所酒店。之后是东京。如今是涵盖全球37个国家。

如创始人所期望的,他们是一家轮胎公司,可他们的营销策略不是卖轮胎,而是卖“奇妙旅行”,“冒险”,“自由”,甚至还有可以评级饭店的“权威性”。一本《米其林指南》,让他们卖出了“体验”。因为产品可能被淘汰,但体验不会……

0 阅读:16
郝倩欧洲

郝倩欧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