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水甲天下”的风景名城和广西历史最厚重的城市,桂林的岩壁上镌刻着千年文脉。独秀峰的摩崖石刻收纳了历代文人的翰墨风流,象鼻山下的渔火曾为徐霞客的游记掌灯,七星岩溶洞里至今回荡着抗战时期文化精英的慷慨弦歌。1944年桂林保卫战的烽烟里,守城将士以血肉之躯在喀斯特峰林间筑起钢铁防线。靖江王城内的贡院则见证着古代广西的文化鼎盛——自唐至清,广西十位状元中六位出自桂林,近半数进士籍贯桂州。 这种积淀千年的文化基因,早已渗透进桂林的市井肌理。我在桂林城区人气最旺盛的东西巷附近住了三天。临街的窗外很少听到汽车鸣笛声,唯有电动摩托偶尔划破宁静的晨昏。这样的市井节奏,与海滨城市北海形成微妙反差。 城市性格往往在公共交通中展露无遗。与北海公交司机的急躁不耐烦形成鲜明对比,桂林的公交驾驶员总带着山水养成的温润。初到桂林时,100路公交车上,一对天津老夫妇因刷不上卡在驾驶台旁踟蹰,司机边操控方向盘边指导他们开通电子公交卡,连续数站耐心不减。还有一次,一个乘客上车后投币时发现只带了一元钱,司机就让那人投一元,但是,那人不好意思,投币后走到一边摸摸索索,最后终于从包里又找到了一块钱,再投进去,司机很高兴,赞扬了那个人。然后他开车时竟然飙起了美声,唱得非常好,还有乘客给他鼓掌。 这种善意也在乘客间自然流转。某日公交车上,年近八旬的老妇颤巍巍登车,五十余岁的中年妇女立即起身让座。面对道谢,她温言化解:“本来就是您的座位”,老年人有点不好意思,“哪里……”中年妇女说,你应该比我大一些吧。老年人说,可能大多了,中年妇女说,“就是嘛……” 这充满智慧的对话,既消解了受助者的不安,又悄然重建了公共空间的道德秩序。在争抢座位屡见不鲜的当下,这般场景恰似漓江清流,映照出古城独有的文明底色。 山水镌刻历史,市井传承文脉。从摩崖石刻到公交车厢,千年时光将桂林文化基因酿成日常的温情,让人触摸到这座古城的人文脉搏。
作为“山水甲天下”的风景名城和广西历史最厚重的城市,桂林的岩壁上镌刻着千年文脉。
惹不得哦大爷
2025-04-16 00:46:30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