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木雕座屏/铜鼎,清末大修
坚持走路
2025-04-16 21:59:29
【P1-6,“狮子滚绣球”贴金双面镂空木雕座屏】
清末
此座屏为樟木雕制,长291厘米,宽106厘米,厚11厘米。
屏风主体画面由三块樟木板合拼,双面镂空雕饰而成,中心圆形开光内雕狮子滚绣球图案,开光外上部雕饰孔雀开屏,两侧以“加官进爵”人物图案寄寓主题,开光下方则雕饰对弈人物等;座屏的下部横枨接绦环板,开12圆孔并雕以花草装饰,再安八字形的披水牙子,浮雕变形回纹;两侧座脚墩子作高台形状,前后接四片镂雕吉祥云纹花卉站牙。
座屏的主体画面、绦环板和装饰牙板均加以贴金装饰,装饰手法相互呼应,整体效果豪华富丽。
【P7-11,“灵应祠”狮钮盖曲耳兽足大铜鼎】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此鼎为铜质铸制,通高254厘米,通宽115厘米,重约1000公
斤。
由盖、鼎、座三部分组成。
鼎盖呈钟形,上方铸以抚球瑞狮作钮,盖身通四处镂空气孔以疏烟气,整体线刻福禄寿图、双喜等吉祥图案。
鼎身折沿束颈,鼓腹圈底,曲耳附接在口沿和腹肩上,折沿铸饰西番莲与拐钩纹,鼎腹铸饰缠枝莲、回纹和倒垂花叶纹各一圈,双耳四侧铸饰“游鱼化龙”、“牡丹引凤”纹饰,顶部又筑铸台座与抚球小瑞狮各一,与鼎盖上的大狮相互呼应。
鼎足三分直下,铸作狮首衔咬兽足之形象。
底座的铸造呼应了鼎足的位置,整体铸作一个三等分的如意云高台座,座中铸饰出水翘首之云龙。
鼎的颈部正面铸有铭文“灵应祠”三字,上款“光绪二十五年仲冬谷旦”,下款“阮时和堂敬送”;背面则刻有“省城天平街仁兴店铸”、“省城竹栏门内达新街李义益作”等铸造信息。
回顾史志可知,此铜鼎是清代佛山著名中成药商号“阮时和堂”委托铸匠定制,专为光绪年间祖庙大修而敬奉的礼器。
此铜鼎造型端正大气、流畅规整,铸饰纷繁华美、布局精巧,充分体现了清代广佛地区的铸造工艺水平,为灵应祠的重要祭祀彝器之一。
如今祖庙内现存国内最大的明代北帝铜像和古铜镜、国内罕见的宋式三下昂八铺作斗拱、精美绝伦的三雕两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以及华南最著名的古戏台——万福台(P18)等。
作为佛山的诸庙之首,明清时期,祖庙已成为佛山士绅的议事中心,明代的“嘉会堂”和清代的“大魁堂”均设于此,佛山历史上的许多大事,都在这里商议决策。而当初经“庙议”决定设立的铺区管理制度,更让佛山结束明初乡村墟集状态,呈现城市化雏形,在佛山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佛山祖庙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