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邓小平: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 1973年,年逾七十的周恩来总理的身体每况愈下,多次出现便血。可他仍然坚持在工作第一线,日夜操劳。 次年5月,周总理确诊膀胱癌。面对如此局面,他自觉独木难支,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份报告,推荐邓小平复出工作。 毛主席很快同意了这个提议, 邓小平回京后,被委以国务院副总理的重任,处理中央日常工作。 尽管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他处理起公务来依旧游刃有余,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很放心。 中共十大会议召开后后,毛主席召来邓小平谈话。 这次谈话的意义非同小可。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身体都不太好,选谁担任下一任领导人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毛主席和邓小平聊了许多革命时期的旧事,然后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等我死了之后,中国会是什么样?” 邓小平听后,略略思索了一会儿后回答道:“军队方面可能需要注意一下。” 这句话说到了毛主席的心坎里。因为自1955年以来,各大军区几乎没有过大的人事变动。毛主席一直担心和平时代军队的战斗力问题,也害怕自己走后军队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邓小平的长远眼光让毛主席开始考虑让他在军中任职的事情。 1973年12月中旬,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一次工作会议过后,毛泽东再次和邓小平就军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询问对方对于各大军区调动的问题。 邓小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起身走到主席跟前,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将两人面前的茶杯换了一下位置。 毛主席笑了,他心里明白两人再次达成了默契。他下定决心,让邓小平负责接下来的军区司令员调动工作。 在1973年12月12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就此事做了专门讲话:“军队建制过去这么久了,也是时候调整了。我建议先从调动各大军区司令员开始。” 然后,他指着身边的邓小平继续说道“我请了一位军师过来,专门负责这件事。他是你们的老领导,相信你们也比较熟悉。” 最后,毛主席拍了拍邓小平的肩膀,鼓励他不要害怕犯错误,大胆开展工作。 12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对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调动。会议现场,毛主席与这些昔日的老战友逐一握手谈话。 紧接着,周总理将宣布对调命令的任务交给了邓小平。邓小平按照花名册宣读了名单。 当时中国共有十一大军区,只有三个军区的司令员仍然呆在原岗位,他们分别是昆明军区王必成、新疆军区杨勇、成都军区秦基伟。 这是因为新疆、昆明等地处在边疆,对外承担着守护国境线的重任,突然更换将领可能会影响到边境安全。 除此之外,其余八大军区的司令员都进行了人事调动。 对此,邓小平事先做了缜密的布局。 首先是将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和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对调。这个决定可谓一举两得。 福建省和台湾岛隔海相望,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福建军区担当着特殊任务。而皮定钧曾在50年代担任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本身对福州就比较熟悉,方便直接展开工作。 此外,韩先楚因为公务繁忙,常年为两岸对峙操劳,心力交瘁,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 让他去相对平静的大西北任职,刚好方便他休养身心。 接下来是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和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的对调。 陈锡联和李德生是二野老战友,关系密切。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距离不远,素来交往频繁,因此这二位将军的人事变迁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再然后是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和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调,最后是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互调。 这几位司令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以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而闻名军界,这次对调彼此军区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换了一个工作场所而已。 人员调动名单宣读完后,邓小平专门下达指示,要求各位将领尽快赴任,接手新军区的工作,并且随行工作人员不得超过10人。 这次人事调动,解决了毛泽东的一大隐忧,既保证了党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也为接下来两代领导人的接班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毛主席问邓小平: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 1973年,年逾七十的周恩来总理的身
精英人物志
2025-04-17 13:14:41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