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一肿瘤“隐匿侵袭”!申城专家实施高难度手术,为患者“重启”顺畅呼吸

新浪财经 2025-04-18 12:45:41

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胸外科团队为一位67岁的张阿姨实施了高难度器官环形切除吻合术,完整切除了其主气管内长达4厘米的腺样囊性癌肿瘤,帮助张阿姨重获健康。

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气管犹如一条重要的“高速公路”,保障空气顺畅地进出肺部。然而近年来,气管肿瘤这一隐匿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气管和支气管肿瘤的年发病率为1.4/10万,其中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鳞癌等较为常见。气管肿瘤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导致不少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张阿姨便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半年前,她开始出现阵发性干咳、胸闷症状,尤其在夜间和运动后加重。起初她以为是过敏,服用抗过敏药物却毫无效果。随后,张阿姨和家属到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显示其主支气管有一个4厘米长的肿瘤,后经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腺样囊性癌。为寻求更专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张阿姨及其家属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胸外科。

胸外科专家方文涛教授在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开展全面体格检查后,安排张阿姨再次进行胸部CT和气管镜检查,以精准判断和确认肿瘤的长度和具体位置。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位于主气管,长4厘米,距离声门仅2厘米。考虑到肿瘤的性质、位置和大小,方文涛教授最终决定选择经颈部切口行气管环形切除吻合术这一高难度术式为张阿姨切除气管肿瘤。

气管环形切除吻合术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切除范围受限——既要确保足够广泛以完全去除病变组织,又要考虑气管长度有限(正常成人气管长度约为10厘米),避免切除范围过大导致气道无法重建、吻合口难以良好愈合,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另一方面,术后重建复杂——吻合口张力问题可能会导致吻合口裂开或愈合不良,必要时需进行额外的组织移植或重建手术;气管血供主要来自甲状腺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的分支,手术中这些血管易受损,造成吻合口血供不足影响愈合;气管与外界相通,术后感染风险高,一旦感染,可能引发吻合口失败、气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

为确保手术成功,方文涛教授团队做了充分准备。手术前,对张阿姨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综合评估,确保其身体条件能够耐受手术。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获得了他们的理解与同意。麻醉团队也做了详细的麻醉准备和术前评估。手术过程中,麻醉团队精心协作,使患者呼吸循环始终保持平稳,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上海市东方医院胸外科团队为患者手术

方文涛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手术团队有条不紊地操作,完整切除了长约4厘米的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肿瘤周边的组织和器官,有效规避了手术风险。手术结束,待麻醉药效消退、张阿姨意识清醒后,很快恢复了良好的自主呼吸,声音正常,进食良好,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气管手术后,系统的康复治疗和精心护理同样关键。方文涛介绍,通常要求患者采取颈胸屈曲位10—14天,以减小气管吻合口的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褥疮、肺炎等术后并发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张阿姨已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回想起患病经历,她感慨地说:“如果早点做胸部CT和气管镜检查,也许能更早发现病情,我也能更快接受治疗,更快康复!”

胸外科专家提醒市民,气管肿瘤早期症状与多种呼吸道常见病相似,极易误诊。若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或出现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症状,需警惕气管占位性病变,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