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总是提防并排斥俄罗斯?这么说吧,俄罗斯有一个特点,它只认可丛林法则,把别人的善意当作软弱。从俄罗斯几百年的历史看,越是打击它的国家它越会表现出友好;而那些尊重它、礼貌对待它的国家,它反而会想方设法去惹麻烦。 这种看法不是凭空而起,而是几百年来地理、历史和现实利益相互缠绕,不断拉扯的结果。 从西方,尤其是紧邻俄罗斯的那些国家的角度看,俄罗斯的辽阔疆域,加上历史上一次次向西拓展的脚步,就像家门口挥之不去的一个巨大身影,让人时刻感到压力。 这并不是凭空想象,想想彼得大帝为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跟瑞典打了二十多年仗,叶卡捷琳娜女皇主导瓜分了波兰,还有苏联时期把整个东欧都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些过往在西方人心里,特别是东欧国家民众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他们倾向于认为,这反映了俄罗斯一种内在的、习惯性的扩张倾向,总觉得周边国家理应是自己的缓冲地带。 苏联解体后,西方曾有过一阵短暂的轻松,以为俄罗斯会就此融入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 但事与愿违,叶利钦时期经济改革带来的混乱,以及后来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国家力量的重新凝聚,并没有让俄罗斯变得“西方化”。 相反,莫斯科越来越强调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底线不容触碰。 从车臣战事,到2008年对格鲁吉亚动武,再到2014年拿走克里米亚,以及后来深度介入叙利亚,俄罗斯用行动一次次表明,它要守住自己认定的地盘,哪怕这意味着要挑战西方认可的规矩。 这种行事方式在很多西方决策者看来,是一种更看重力量对比,而不是规则契约的思维。他们觉得跟俄罗斯打交道光靠谈判和协议好像不管用,只有明确地展示力量,才能让对方知道边界在哪里。 俄罗斯手里庞大的核武器库,以及虽然经历过低谷但在普京任内重新得到强化的常规军事力量,始终是西方不得不正视的硬实力。 即便这次乌克兰战场上暴露出俄军的一些问题,它依然是欧洲大陆上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军事大国,直接牵动着整个欧洲的安全神经。 让情况更麻烦的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俄罗斯是主要的能源供应国,欧洲,特别是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长期以来用惯了相对便宜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 这根能源纽带,使得西方想用经济制裁来施压时,总会顾虑重重,生怕切断能源供应反而伤到自己。 同样,俄罗斯经济也非常依赖欧洲这个大市场,彻底翻脸也会付出巨大代价。这种经济上的“捆绑”,让双方的较量总是束手束脚,很难下决心彻底摊牌,但矛盾和不满却在不断累积。 更深一层的问题在于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的差异,俄罗斯坚持走自己的政治道路,看重国家主权、中央权威,并且认为维护传统的势力范围是理所应当。而西方则推崇民主、自由、人权这些理念,并倾向于将它们向外推广。 在像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具体事件上,双方的说法完全是两样:西方指责俄罗斯“侵略扩张”、“破坏秩序”,俄罗斯则反驳西方“步步紧逼”、“无视俄方安全关切”。 这种根本性的分歧导致彼此间信任的匮乏,有效沟通变得极其困难,双方几乎活在不同的叙事里。 所以说,历史留下的恐惧感,无法忽视的军事存在和错综复杂的能源经济联系,再加上根深蒂固的价值观鸿沟,共同构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那种难以放下、时刻警惕的心态。 在西方看来,面对一个行为难以预测、屡次挑战现有秩序的俄罗斯,似乎只能采取遏制和防范的策略。 然而,这种遏制又几乎注定会被俄罗斯看作是敌意和围堵,从而激起更强硬的反应。双方就这样掉进了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加剧对立的怪圈。 乌克兰上空的硝烟正是这个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激化到极致的表现,想要打破这种僵局,眼下看来希望不大,或许只有等待未来出现更剧烈的内部或外部变化,才可能迫使双方去重新摸索一条共存的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来源:观察者网
为什么西方始终提防和不接纳俄罗斯,把普京从鸽派逼成了鹰派?这么说吧,俄罗斯这种国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