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四川一个女孩在夺得世界冠军后,却被教练以“身高只有1米64,打法有问题”为由赶出了国家队。没想到,4年后她加入法国国籍,一举拿下14枚金牌,称霸欧洲。 北京奥运会那年,羽毛球馆里的助威声浪,几乎都是为主场作战的张宁响起的。 观众席一片鲜红,法国队那一抹蓝色队服裹着同样黄皮肤、黑头发的皮红艳,在其中显得有些特别。这场八强赛,她输给了最终夺冠的张宁。 站在曾经梦想踏上的场地,却以对手身份在家门口输球,这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九年前的1999年,皮红艳刚满20岁,已经是中国羽毛球国家队里冒尖的人物,拿下了美国公开赛的女单金牌。 很多人以为这是她光明前景的开端,没想到回国后不久,一纸让她返回省队的通知摆在了面前。原因听起来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身高不足,被认为“发展潜力有限”。 世界冠军的成绩抵不过一个对“潜力”的判断,这对靠场上表现说话的运动员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这个来自重庆的姑娘,最初练球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可她有股韧劲,能吃苦,加上确实有天分,从业余体校一路打进了市队、省队。父母也是几经考虑,才让她全身心投入专业训练。 通往国家队的路从来不易,省队训练很苦,但她都扛过来了,很快在国内赛事中开始拿名次。 1997年,18岁的她凭着一股拼劲终于走进了国家队的大门,那曾是她全部的向往。国家队里强手林立,她没有被埋没,两年后的美国公开赛冠军就是明证。 但这枚金牌没能让她站稳脚跟,反而成了被“退回”省队的注脚。回到四川省队,每月600元的收入还是小事,更让人难受的是心气没了——曾经的世界冠军,几乎断了参加高水平赛事的门路。 运动员的黄金年华就这样在等待和缺少大赛磨练中悄然流逝,那段时间她心里很不好受,甚至动过干脆不打球的念头。 转机出现在2000年,一次赴丹麦打友谊赛的机会,让她重新感受到了羽毛球强国的氛围,她的技术也赢得了当地同行的认可。这次经历让她心里有了新的想法:或许,国外有另一条路可以走。 先是在丹麦打球,让她得以保持训练和状态。随后法国羽毛球队伸出了橄榄枝,开出的条件很实际:更好的待遇,完善的训练保障,还有最重要的——支持她参加奥运会。 对运动员来说,奥运赛场是最高的殿堂,但接受这份邀请意味着要更换国籍,其中的考量和决心,外人难以体会。 为了能继续打球,也为了站上梦想中的奥运舞台,皮红艳最终选择加入法国籍,穿上了法国队的蓝色战袍。 自此,国际赛场上多了一位名叫“Pi Hongyan”的法国选手。她在欧洲打得风生水起,一度成为公认的“欧洲一姐”。 赛场上,她绕不开的对手常常是那些曾经并肩训练的中国队员。每一次隔网相对,面对熟悉的打法和面孔,她心里是何种感受,我们不得而知。 2008年北京之后,皮红艳又代表法国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那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止步十六强。 伦敦奥运会后,感觉身体和竞技状态都到了极限,33岁的她选择退役,与法国丈夫一起过上了普通人的日子。 皮红艳的经历折射出运动员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挣扎与坚持,也让人思考那些关于“潜力”的定义,对一个人的道路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赛场风云已散,但这段曲折的运动生涯留下的印记依然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来源:中国新闻网:皮红艳:我是中国队最大对手 北京奥运没打假球
1999年,四川一个女孩在夺得世界冠军后,却被教练以“身高只有1米64,打法有问
猫猫背茹茹
2025-04-21 14:28: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