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入仕之路充满坎坷,他如何一步步化险为夷的?   汉末三国,英雄会聚。有想匡

遥遥谈趣 2025-04-18 16:57:49

袁绍的入仕之路充满坎坷,他如何一步步化险为夷的?   汉末三国,英雄会聚。有想匡济天下的曹操,就有想改朝换代的袁绍。建宁四年(171年),26岁的袁绍终于脱下孝服,结束了匪夷所思的六年丧期,从家乡豫州汝南郡来到帝都洛阳,发起成立反宦官团体——帝国精英小密圈,张邈、许攸、伍琼、刘岱以及曹操等人相继加入。   《三国志》和《后汉书》均夸奖袁绍“姿貌威容”。袁绍出身于东汉帝国中晚期最显赫的家族——汝南袁家。从袁绍高祖父到叔叔袁隗的四代人,每代都有人位列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汝南袁家成为东汉时期第一个完成“四世三公”伟业的家族。袁氏家族成员担任的其他要职,以及受袁氏家族提携举荐的门生故吏,更是数不胜数,遍布天下。   当大家得知袁绍要组建帝国时,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权贵子弟坐着缰绳镀金的高级马车,寒门才俊坐着简陋的柴车,蜂拥而至。   一时间,袁绍豪宅被围得水泄不通,周边交通一塌糊涂,连史书都忍不住记录下这次堵车盛况,号称:“辎柴毂,填接街陌。”“士无贵贱,与之抗礼。”看到大家争先恐后来入群,袁绍非常高兴,无论来访者的身份地位如何,都谦逊有礼地热情接待。   看到袁绍这么平易近人,来访人员纷纷表示愿意跟随。然而袁绍是小妾所生的庶子,家族地位与弟弟袁术等嫡子有天壤之别。袁家历来枝繁叶茂,嫡子也没全部载入史书,更何况庶子。   眼看就要湮灭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袁绍的伯父去世了,而且没有儿子。袁绍幸运地过继到伯父家,摇身变成嫡子。   袁绍被顺利保送至东汉帝国最高学府进修。由于成绩优秀,十几岁便当上郎官,二十岁担任兖州东郡的濮阳令,一时间风光无限。如果不出意外,按照袁绍二十岁当县令的速度,二十五岁就得当上郡太守,三十岁拿下州刺史,三十五岁大概率官居九卿之一。迟早位列三公,成功缔造袁氏家族“五世三公”的神奇。   但这种人生不属于袁绍。跌宕起伏才是英雄的人生。年轻的濮阳令袁绍正准备大展宏图,但奸佞宦官与士人集团的冲突愈演愈烈,袁绍作为士人领袖李膺的外亲,很可能要被卷入深不见底的政治斗争旋涡。   恰在风云莫测之际,袁绍的继母去世,聪明的袁绍立即辞官回老家,宣称要服丧三年。一晃三年过去,袁绍没等来东山再起的机会,却面临更加危险的处境——永乐少府李膺等百余名反宦官士人遭到抓捕,惨死黄门北寺狱,史称“党锢之祸”。   奸佞宦官还以“党人”罪名,禁止反宦官士人及其家属乃至门生故吏做官。袁绍于是乎突发奇想,声称要为二十多年前去世的过继之父袁成——补服丧三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长达六年的服丧,终于让袁绍完美躲过奸佞宦官与士人集团的流血冲突。然而没用,在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奸佞宦官压制下,袁绍不得不赋闲十几年,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忍到早生华发的中年。   眼看袁绍又要湮灭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突然大疫横行、粮食歉收的天灾人祸下,吃不饱饭的几十万百姓不忍了,跟随着宣讲“致太平”的张角大师,把本不太平的东汉搞得更不太平。   光和七年(184年),张角大师引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的三十余万徒众,头裹整齐划一的黄色头巾,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从四面八方同时发难,史称“黄巾起义”。一时间,黄巾军锐不可当,东汉的甘陵王、安平王先后被俘,众多刺史、太守相继战死,州郡失守,吏士逃亡,百姓响应,天下震动。   凡事就怕比,有真刀真枪的张角大师做参照,满嘴怨气的“党人”似乎也没多可恶。汉灵帝度德量力、从善如流,及时听取各方意见,果断取消“党人”不能做官的禁令,号召大家尽弃前嫌,先团结一致打倒叛军再内斗。   于是乎,近二十年无官可做的人们纷纷借机复出,担任了不少军政要职。长期志不得伸的袁绍也在其中。袁绍面对何进的邀请,这才步入仕途。

0 阅读:12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