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自台湾回大陆寻亲的李立群,几经辗转,终于在河南老家找到了同父同母的哥

历史有小狼 2025-04-18 18:27:07

1990年,自台湾回大陆寻亲的李立群,几经辗转,终于在河南老家找到了同父同母的哥哥,看着哥哥穷得叮当响,就掏出三笔“巨款”,说道:“哥,我来帮你!” 199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平常的年份,但对李立群来说,却是他人生中一个大转折。那年,他从台湾回到大陆,目标是河南孟州,找他那个同父同母、却几十年没见过面的哥哥。这不是啥浪漫的旅程,而是带着父亲的遗愿,硬着头皮上路的真实经历。李立群这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演戏厉害,生活中也接地气,可谁也没想到,他会为了亲情跑这么远,做这么大的事。 李立群1952年出生在台湾新竹,祖籍河南孟州。他爸李西毅是国民党老兵,1949年跟着部队撤到台湾,把怀孕的老婆留在了大陆。当时兵荒马乱,分隔两地是常事,李立群的童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长起来的。他家在台湾眷村,条件不好,小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父亲到了台湾后又结了婚,生下李立群,可大陆那边还有个大儿子李建宇,这事一直是李家心里的疙瘩。 李立群小时候没啥特别的野心,上的是中国海事商业专科学校航海科,学的还是跑船的技术。可他对演戏感兴趣,毕业前就跑去参加了中国青年剧团,从此一脚踏进演艺圈。1978年,他进华视演员训练班,正式当上职业演员。1981年,他靠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拿了金钟奖最佳男演员,这奖在当时分量不轻,他也算是一炮而红。后来,他跟李国修、赖声川弄了个表演工作坊,搞出《暗恋桃花源》这样的经典舞台剧,在台湾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事业顺风顺水,可李立群心里一直有块石头放不下来。那是他爸的牵挂。1987年,台湾放开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政策,他爸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河南孟县口音的人在找亲戚,怀疑那是大儿子李建宇。可老人家年纪大了,腿脚不行,跑不动了,就把这事托给了李立群。1990年,他终于下定决心,带着父亲给的几条模糊线索,踏上了寻亲路。 那时候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从台北到河南孟州,不是坐个飞机就能搞定的。李立群得先飞香港,再转到郑州,然后坐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到那个小村庄。这一路,他心里肯定五味杂陈,既想见到哥哥,又怕找错了人。到了地方,他面对的是个破旧的小村子,找到哥哥家时,看到的是一幅穷得让人心酸的画面:房子破破烂烂,哥哥李建宇瘦得不成样子,生活过得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 兄弟俩确认身份后,李立群没多犹豫,直接从包里掏出三笔钱。第一笔是给哥哥还债的,这几年李建宇日子不好过,欠了不少钱,压得喘不过气。第二笔是修房子的,那房子漏风漏雨,冬天根本没法住人。第三笔是给哥哥弄个小作坊的启动资金,李立群想着,救急不如救穷,得让哥哥有条活路。这三笔钱,对当时的李建宇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可对李立群来说,也是掏心掏肺的决定。他跟哥哥说:“咱爸没能在你身边,这些是我替他做的。”这话听着简单,却满是分量。 李建宇开始还不肯收,觉得弟弟跑这么远来找他已经够意思了,哪还能拿钱。可李立群态度坚决,硬是把钱塞了过去。这事要放在现在,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作秀,可在1990年那个年代,这份情是真金白银的。李立群不是大富大贵的人,他在台湾混演艺圈,赚的钱不少,但花销也大,能一下拿出三笔钱帮哥哥,绝对是下了血本。 帮哥哥改善生活,不是一锤子买卖,李立群也没把这事当成施舍就完事了。后来,他经常往河南跑,带点生活用品过去,有时候还接哥哥一家去郑州逛逛。他知道,亲情不是给点钱就够的,得用心处,得长久搭把手。有次他带哥哥和侄子去嵩山玩,李建宇看着山顶的风景,说自己这辈子都没想过能到这么高的地方。李立群听了,没多说,但心里肯定挺感慨。 再说他爸李西毅,这位老兵没能等到跟大儿子团聚那天,就带着遗憾走了。临终前,他叮嘱李立群,希望死后能葬回河南,跟老婆合葬。李立群咬着牙办了这事,把父亲的骨灰带回老家,安葬在母亲旁边。那一刻,他肩上的担子算放下来一半,兄弟俩也因为这件事,关系更近了。 李立群的事业后来也有了新变化。1995年,他把重心转到大陆,拍了《温州一家人》《洪武大案》这些剧,演技扎实,观众缘也好。他在大陆混得开,离不开他在台湾打下的底子,也跟他小时候在眷村听河南口音、北京腔的经历有关。这些经历让他演戏有血有肉,也让他对寻亲这事有种天然的执着。 现在,李立群退休了,住在杭州,日子过得挺平静。逢年过节或者清明,他还是会回河南看看哥哥一家,陪着聊聊家常。两兄弟年纪都不小了,坐一块儿回忆过去,讲讲父亲当年的故事,日子虽然平淡,但这份亲情却越来越浓。时间能冲淡苦难,可冲不淡血脉里的牵挂。

0 阅读:1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