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郑则仕因为破产欠下了8000多万债务,万般无奈之下给周润发打电话求助:“发哥,你能借点钱帮我周转一下吗?”没想到,周润发却说:“我去好莱坞拍戏了,等我回来再说吧。” 1993年的香港,娱乐圈表面风光无限,可底下却是暗潮涌动。那时候,郑则仕是影坛的大咖,靠着《赌神》《英雄本色》这样的经典片子,名气和票房双丰收。按理说,他事业这么顺,日子应该过得挺滋润,但谁也没想到,一场投资失误让他直接翻了船,欠下8000多万的债。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换算到现在,怎么也得几个亿,普通人一辈子都还不完。 郑则仕会走到这一步,其实也不算意外。90年代的香港,经济热得发烫,明星们不光靠拍戏赚钱,还都爱搞投资,想着钱生钱。房地产、股票,哪样热门就往哪钻。郑则仕也是这股风潮里的一员,他把多年积蓄砸进去,满心想着赚大钱。可惜,天有不测风云,93年香港经济开始晃荡,楼市泡沫炸了,股市也跟着跳水,他的投资全打了水漂。8000万的窟窿,就这么砸在了他头上。 债务一来,郑则仕的日子就没法过了。房子卖了,收藏品也变现了,甚至还拍卖了些私人物品,可这点钱扔进8000万的坑里,连个响都听不见。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宿整宿睡不着,眼看着债主天天上门催,压力大到喘不过气。那时候,他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找老朋友周润发帮忙。 说起周润发,那可是郑则仕的老搭档了。两人合作过不少电影,私下关系也不错,平时称兄道弟,没少一起吃饭聊天。郑则仕觉得,这么多年的交情,发哥肯定不会见死不救。于是,他硬着头皮打了那通电话,满心期待地说:“发哥,你能借点钱帮我周转一下吗?”结果,周润发那边语气冷得像冰:“我去好莱坞拍戏了,等我回来再说吧。”就这一句话,把郑则仕的希望彻底浇灭了。 这话听着简单,可想想当时的情形,真挺让人寒心的。郑则仕那会儿是真没路走了,才开口求人,结果周润发连个“兄弟,我帮你想想办法”都没说,直接甩手不管。有人可能会替周润发辩解,说他那时候正忙着去好莱坞闯荡,事业关键期,不想惹麻烦。毕竟借钱这事,风险不小,8000万也不是小数目,万一郑则仕还不回来,周润发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时候冷眼旁观,多少让人觉得情谊薄了点。 郑则仕挂了电话,心里肯定不好受。他不是那种爱怨天尤人的人,可这次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看人是不是看错了。不过,生活不会因为你失望就停下来,债还是得还,日子还是得过。就在他觉得自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另一个大咖站了出来——刘德华。 刘德华跟郑则仕不算特别铁,但听说他落难,二话不说就出手帮忙。他跑去跟导演说情,给郑则仕争取了个电影角色。这活儿不大,可对当时的郑则仕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有了工作,他总算能喘口气,也有了点还债的希望。刘德华这人,平时看着挺低调,但关键时候真够意思,不像有些人光说不练。 有了这个机会,郑则仕咬着牙往回爬。他接戏、拍戏,一部接一部,虽然没以前那么风光,但总算有了收入。加上他本来演技就好,观众还认他,慢慢地,事业有点起色了。这过程可不轻松,十几年时间,他一边拍戏一边还债,硬是把8000万的窟窿一点点填平了。能熬过来,靠的是他自己的韧劲,还有刘德华那关键一推。 回头看周润发那句“等我回来再说”,挺耐人寻味的。他当时确实去了好莱坞,拍《安娜与国王》那会儿正是事业转型期,风头正劲。有人爆料,他可能是怕借钱的事传出去,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者干脆不想掺和这种麻烦事。这种想法能理解,人嘛,谁没点私心,可搁在郑则仕这边,就显得有点不够朋友了。
1993年,郑则仕因为破产欠下了8000多万债务,万般无奈之下给周润发打电话求助
历史有小狼
2025-04-19 20:22: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