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郁达夫去逛青楼,别人都选漂亮的女人,他却让老鸨给他找一个岁数大的丑女来。
郁达夫的特殊要求,让“老妈子”怀疑他不正常。
可一看,此人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老妈子”将信将疑地找来一个叫海棠的丑女。
这个海棠到底有多难看呢?郁达夫曾在日记中这么描述海棠姑娘:“天生一副朱洪武的异相,嘴可容拳,下巴特长,而上额不容三指。”
不过,郁达夫非常满意。
当天晚上,就在海棠姑娘的房中,住下了。
与海棠共度一晚,并没有身体运动,而是当了一个忠实的听众,听海棠给他讲故事。
原来,海棠也有过刻骨铭心的爱人,海棠非常爱他,为了他,未婚先孕,甚至不惜身败名裂,把孩子生了下来。
结果,爱人抛下她和孩子,跑了。
后来,海棠又被人骗来,做了风月女子。但是,因为长相丑陋,生意并不好。
郁达夫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以后,更是经常来光顾海棠。
后来,一场大火,海棠的财物尽毁,郁达夫还给了她一笔钱。帮她渡过难关。
郁达夫首次逛风月场所,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日本。
那时候的他对未来感到迷茫,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
于是,他来到风月场所,把自己灌醉,将童贞交给了一个肥白高壮的风月女子。
次日,醒来后,他手碰到到旁边一堆肥肉,顿时冷汗直冒,感叹道:“太不值得了!太不值得了!我的理想,我的远志,我对国家所抱负的热情,现在还有些什么?还有些什么呢?”
他陷进入了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中。
懊悔和自责是真诚的,但也是短暂的。
后来,索性破罐子破摔,还为自己的荒唐找了一个理由: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哪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郁达夫喜欢逛风月场所,喜欢跟这些失足妇女在一起。
但是,他很有礼貌。
他待这些女子都非常客气。
1923年,郁达夫在风月场所遇见一个叫银弟的女子。当时,大家都在起哄强吻她,只有郁达夫事先问道:你愿意吗?
这让从未受过尊重的风尘女子,心里感动异常。
当晚,郁达夫留宿在银弟房内,她向郁达夫诉说自己悲惨的身世。
银弟早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几次,日子越过越艰难。不得已之下,只好当了风尘女子。
银弟大字不识,给家里写信也会拜托郁达夫。他们的关系很好,直到郁达夫离开北京。
郁达夫和别人不一样,或许他与那些女子同处一室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男女之事,而是他愿意倾听那些人身上的故事,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人生和人性。
在灯红酒绿之中流连的郁达夫,并没泯灭一颗赤子之心。
1938年,应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他用手中的笔,发表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文章,用文字唤醒爱国人士的心,鼓舞前线作战的将士。
号召华侨共同抗日,无数侨胞被他的精神感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新加波沦陷后,别人都劝他回国,他却说:我肩负抗战工作,不到最后关头不走。
后来,他逃到印尼苏门答腊,化名赵廉,娶了当地一位姑娘为妻,继续与日本人斗争。
一次,在坐公交时,他不小心暴露了自己会说日语。日本人强迫他做翻译。
为了和日本兵搞好关系,郁达夫经常和他们一起喝酒,逛风月场所。得到了日本人的信任后,保护了许多革命人士。
一次,日本兵在一个爱国人士身上搜出了一份党员名单。
日本人看不到,就“赵廉”翻译。
“赵廉”一看,心里一惊,这名单要是落入日本人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被抓。
他急中生智说:可恶,这些人放贷害百姓,这是他讨账的账单。
日本兵一听,生气地打了那人一巴掌,抓过名单撕得粉碎。
后来,郁达夫搞了一张传染病证明,才脱离了日本人的魔爪。
可日本人还是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赵廉就是郁达夫。
1945年8月的一个晚上,郁达夫正在和客人闲聊。一个印尼青年来找他。
他随着青年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郁达夫当晚被日本人在丛林中杀害了,尸骨至今不知所踪。
这一年,郁达夫49岁。
虽是文弱书生,却用自己的方式,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
面对国家蒙难,勇敢地抗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国”这两个字。
英雄虽远去,却从未被遗忘。
郁达夫,一个不该被忘却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