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曾龙问母亲:“父亲到底是什么身份,我能考大学吗?”母亲:“他是五重间谍,早年参加过中统、军统、青红帮、汪伪政府,1946年又到解放区……”曾龙这才得知父亲的经历。
曾龙的父亲名叫袁殊,本名袁学易,先后用过曾达斋、严军光、碧泉等十多个化名,肩负着“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特殊身份,颇具传奇色彩,被誉为“东方佐尔格”。
1911年,袁殊出生于湖北黄冈的一个书香门第,1929年,18岁的袁殊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新闻专业,2年后学成归来,创办了代表左翼文学思想的《文艺新闻》周刊。
1931年10月,袁殊迎来自己的第一重也是最重要的身份——中央特科情报员,袁殊是经潘汉年介绍入党的,王子春是其上线,当时袁殊20岁。
1932年3月,在黄埔一期学生也是其表兄贾伯涛的介绍下,袁殊顺利打入中统,并以新声通讯社记者身份为掩护,成了中统情报员,当时袁殊21岁。
担任记者期间,袁殊获得了参加南京政府记者招待会的机会,也是在此次会上,袁殊认识了驻上海日本副领事岩井英一。
由于袁殊有日本留学经历,精通日语,再加上袁殊主动创造机会与岩井英一聊天,两人很快就熟悉了,一段时间后,岩井英一提出将袁殊吸纳为日方情报人员,袁殊假意同意,当时袁殊22岁。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袁殊利用日方情报员的身份,游走在各方势力和上层社会中,获取了大量日方情报,并分别交给中共和中统两方。
1934年5月,为了多渠道获取情报和自身安全,袁殊拜入青红帮大佬曹幼珊门下,成了其关门弟子,袁殊是与黄金荣、杜月笙同辈的“通”字辈兄弟,当时袁殊23岁。
由于袁殊提供的情报及时准确,中统方面对其非常信任,甚至中统头子吴醒亚都多次表扬他,他在中统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赫。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由于袁殊的上线王子春暴露被捕遇害,袁殊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再加上袁殊的多重身份和特殊家庭背景,1934年年底,袁殊被剔除出中共党员名单。
1935年年初,始终找不到组织的袁殊非常着急,他托人辗转联系到中共特工科负责人蔡叔厚,蔡叔厚调查后发现,袁殊没有背叛组织,就给袁殊重新安排了上线。
不过,此时的蔡叔厚已经调入第三共产国际特工组织,袁殊的关系也因此转到那里,稀里糊涂的成了第三共产国际的特工。
几个月后,上海发生了著名的“怪西人案”,第三共产国际的陆海防等人被军统抓获,袁殊也受其牵连入狱。
袁殊父亲袁晓岚得知后,找陈立夫说情,与此同时,中统和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也都为袁殊说情,袁殊入狱几个月后就被提前释放了。
出狱后的袁殊立即返回上海,想要重新与组织建立联系,可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组织,在相关人士的建议下,袁殊前往日本留学一年,以便从长计议。
来到日本后,袁殊又与岩井英一建立了联系,虽然之前袁殊牵扯到“怪西人案”中,但岩井英一认为袁殊人才难得,为袁殊提供了大量便利条件。
1937年年初,袁殊回国后重新回到中统,并很快就与组织取得联系,被批准以非中共党员的特工身份,向组织提供各类情报。
很快,中央特科的潘汉年找到袁殊,指示袁殊想办法打入军统,并寻找时机营救因“怪西人案”被抓的罗伦斯等人。
随后,袁殊利用自己青红帮的身份,与戴笠取得联系,戴笠得知袁殊想要加入军统后,于1937年6月亲自登门见袁殊,并将袁殊任命为军统上海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当时袁殊26岁。
至此,26岁的袁殊正式完成了五重间谍身份,打入军统不久,袁殊就以“情报贩子”的幌子劝说戴笠释放“怪西人案”被抓的罗伦斯等人,再加上苏联方面施压,戴笠很快就同意了。
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袁殊奉戴笠之命留守上海,担任特别行动组少将组长,负责锄奸工作,袁殊在此期间,带人捣毁多个日军仓库,立下赫赫战功。
与此同时,袁殊还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将日方情报提供给组织,甚至还将日方军事地图伪装后送回组织,交到潘汉年手中,袁殊也很快正式恢复了组织关系。
1938年,岩井英一组建情报机构“岩井公馆”,经请示组织批准同意,袁殊以军统身份加入“岩井公馆”,后又进入汪精卫政府,担任伪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同时兼任宣传部副部长。
就这样,袁殊利用这些身份,将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传回了延安,当然了在此期间,他也周旋于多方势力之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伪装者”。
1945年,抗战胜利后,鉴于袁殊的特殊贡献,戴笠任命他为军统直属第三站中将站长,不过袁殊很快就变卖家产,把钱财交给组织,并于1946年回到解放区。
也是直到此时,袁殊的身份才被各方得知,回归组织后,考虑到袁殊的安全,袁殊被改名为“曾达斋”,级别定位旅级,并于1947年,重新恢复了其党员身份。
1955年,袁殊受潘汉年牵连入狱,1980年,69岁的袁殊被释放,1982年袁殊被平反,恢复级别待遇,1987年病逝于北京,并被葬入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