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回应未参与马拉松比赛】宇树科技回应未参赛天工机器人夺得全球首个人性机器

孟钰谈趣事 2025-04-19 18:02:03

【宇树科技回应未参与马拉松比赛】宇树科技回应未参赛

天工机器人夺得全球首个人性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2025年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一成绩创造了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的新里程碑。

赛事与机器人的技术细节

1. 赛道与规则

比赛全程21.0975公里,途经南海子公园、泡桐大道、通明湖信息城等区域,包含平地、坡道(最大坡度9°)、弯道(最小转弯角90°)等复杂地形,终点前设置1.5公里直道考验冲刺能力。规则要求机器人全程双足行走,禁用轮式结构,鼓励单台机器人不换电池完赛,但允许在补给站更换电池或机器人(更换机器人需罚时)。

2. 天工Ultra的技术突破**

- 硬件优化:身高1.8米、体重55公斤的"天工Ultra"采用轻量化设计,通过腿部刚柔耦合结构和大功率一体化关节,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提升了爆发力。其关节配备导热技术和风冷散热系统,解决了长时间运动发热问题。

- 算法升级:搭载"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优化了运动控制算法,增强了关节协调、步态调整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比赛中配速稳定在7-8公里/小时,最高峰值速度达12公里/小时。

- 自主导航:使用无线领航技术和超宽带定位系统,结合多模态传感器实现目标跟踪与路径规划,无需遥控即可自主完成21公里赛程。

3. 比赛表现

"天工Ultra"作为排位赛第一出发,全程保持领先。尽管在15公里处因电池容量显示误差摔倒,但团队未更换机器人,仅通过现场调试后重新出发。最终以2小时40分42秒冲线,期间换电3次,平均时速约10公里/小时,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开放环境中的长续航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

行业意义与未来展望

1. 技术标杆

这一成绩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控制、能源管理和自主决策能力,为物流、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例如,"天工Ultra"的散热技术和关节设计可直接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

2. 产业推动

赛事吸引了20支队伍参赛,涵盖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促进了不同技术路线(如电机驱动、气动驱动)的交流。赛后论坛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探讨如何通过标准化测试加速技术迭代。

3. 人机共生探索

此次比赛采用"人机共跑"模式,人类选手与机器人分赛道并行,引发社会对"人机协作"的讨论。专家认为,这类赛事不仅倒逼技术突破,也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机器人的认知,推动人机协同社会的构建。

其他参赛机器人表现

- 亚军:小顽童队的"松延动力N2"以约3小时完赛,其优势在于关节扭矩和地形适应能力。

- 季军:行者二号队的"行者二号"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优化步态,以稳定的姿态完成比赛。

这一赛事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的关键一步,而"天工Ultra"的夺冠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未来人机协作社会的一次生动预演。

0 阅读:0
孟钰谈趣事

孟钰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