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行业35岁危机剖析与应对规划 这几年,35岁危机成了职场焦虑的主要话题,在IT互联网行业尤为突出。仿佛一旦超过35岁,就像犯了错,成了待宰的羔羊。那么IT大类的同学们在做就业规划时,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咱们先来分析分析,为啥IT互联网行业容易出现35岁危机。 IT互联网行业35岁危机的原因 1. 技术迭代速度快:IT行业技术的生命周期被大大压缩,编程语言、框架以及基础设施的迭代周期常常以一年甚至一个月为单位,这可比传统行业快多了。给大家举几个典型例子。2016年,移动互联网大爆发,催生了安卓和IOS的开发热潮。 可到了2016年前后,市场迅速饱和,岗位需求急剧减少。同样在2016年,虚拟现实行业热度大增,被称为虚拟现实元年,然而到2017年,行业泡沫破裂,不少从业人员只能转行。还是2016年,大数据开发开始火爆,但到2020年,市场饱和,大量从业者被裁员。 和传统行业比起来,传统行业经验能不断积累,像医生、律师就是这样。但IT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太快,很多同学可能都没听说过flash工程师或者塞班开发工程师了吧。而且从年龄方面看,年轻人学技术时间更充裕,思维也更灵活。35岁以上的人,可能会因为家庭等原因,在学习新技术上力不从心。 2. 互联网竞争逻辑:互联网的竞争逻辑是高增长和行业垄断,这就要求互联网行业依赖快速创新、快速尝试,抢占市场。可创新哪有那么容易?过去互联网成功大多靠模式复制,本土创新成功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还有,资深员工薪资通常是应届生的2到3倍,但部分基础开发岗位的产出和成本不成正比。所以企业更愿意用性价比高的年轻人。 3. 职业发展路径受限:职业发展路径一般分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但顶尖技术人才毕竟是少数,和大多数人关系不大,而且管理型岗位数量有限。再加上经常有空降高管的情况,内部晋升机会就更少了。所以35岁的人很容易卡在中层,难以突破。 IT大类同学的就业规划建议 那IT大类的同学们思考就业时,该怎么规划,避免35岁危机呢? 1. 技术层面:要深入学习底层技术,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设计等,别只盯着应用层开发。 2. 交叉层面:尽量选择垂直行业、垂直领域,别选没有行业属性的互联网方向。像AI结合医疗、云计算结合金融,通过技术与行业结合,建立交叉型竞争壁垒。 3. 职业规划层面:提前梳理好职业规划,想好是走管理路线,成长为技术经理、项目经理,还是走技术与业务结合的复合型路线,比如技术销售经理、方案解决经理等。 4. 行业选择层面:除了上述方向,也可以选择技术迭代相对缓慢的行业,像工业软件、to B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或者国家政策支持的刚需领域,比如信创、国产替代等。 最后提醒同学们,面临职业选择时,不管怎么规划,都得提前准备。好工作和好的职业发展都是一步步规划出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更不会天上掉馅饼。
互联网应该有的样子: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