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成都军区成立,副政委郭林祥去拜访军区政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向

历史有小狼 2025-04-20 20:22:38

1955年,成都军区成立,副政委郭林祥去拜访军区政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向他请示工作。 1955年,成都军区正式成立,这事儿在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里是个大动静。那年春天,副政委郭林祥急着去见军区政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商量军区刚起步的工作。成都军区管着西南这片地,四川、云南、西康(后来并入四川)都在范围内,地形复杂,民族多样,稳定和发展都得靠军地一起使劲。这次拜访,就是要把路子理清楚。 郭林祥是湖南浏阳人,1909年出生,小时候家里穷,1927年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打仗那会儿,他在晋绥军区干过不少大事,攒下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代初,他被派到川北剿匪。那地方山高路险,土匪横行,群众日子不好过。郭林祥带部队一边打一边安抚,既收拾了土匪,又帮地方恢复秩序。他提出的“军政双胜”思路,连邓小平和贺龙都点了头。1955年,他被调到成都军区当副政委,任务更重了。 李井泉呢,江西临川人,也是1909年生,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来在红军和八路军里干政治工作,经验老到。1952年,他当上四川省委第一书记,1955年又兼了成都军区政委,军地两头都得管。他到四川后,抓农业合作化、搞工业建设,还得稳住民族地区,忙得脚不沾地。 郭林祥拜访李井泉那次,主要是请示工作。成都军区刚成立,部队训练、边防任务都得抓起来,但西南这地方光靠军队硬干不行,得跟地方搭把手。郭林祥根据川北的经验,觉得军事是底子,政治工作是灵魂,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得跟群众打成一片。他建议部队一边练兵,一边帮地方干实事,比如修路、支农,还得尊重当地风俗,慢慢赢得信任。他还提到,军区和省委得常联系,别各干各的。 李井泉听完挺认可。他当时正忙着四川的农业和工业建设,知道部队不能只守边疆,还得支援地方。他觉得军区可以参与修路、搞水利这些项目,既帮了群众,也方便部队调动。他还同意军区和省委定期碰头,把大事小情都捋顺了。 这次拜访定了调子,成都军区很快动起来。1956年,成都到康定的公路开工,部队和地方一块干,1958年修通。这条路不光方便了军需运输,还拉动了沿线经济。军区还帮着修水渠,支持农业生产。在凉山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部队修了学校,送了医生,群众对军区的印象越来越好。这些事儿,都是郭林祥和李井泉当初商量出来的路子。 郭林祥在成都军区干了12年,部队战斗力上去了,边疆也稳住了。1967年,他调到新疆军区,后来还当了司令员。李井泉一直在四川干到1975年,之后去了北京,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9年去世。两人搭档那几年,成都军区真成了西南的定海神针。 说到成果,四川到现在还有不少军民共建的老痕迹。康定公路、水利工程、学校诊所,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底子。2016年军队改革,成都军区没了,任务分到西部战区和南部战区。但1955年那次拜访,留下的军地协作思路,到现在也没过时。 那会儿的西南,条件苦,任务重,郭林祥和李井泉没啥花架子,就是实打实干。他们不光稳住了部队,还帮地方铺了路子。军地协作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军队和老百姓一条心,缺了谁都不行。现在回看这段历史,真是挺有嚼头的。

0 阅读:1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