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科技与狠活!”4月15日,女子科目二连挂4次,第5次竟找人作弊,全程犹如特工接头!不料,随后的一幕让人哭笑不得!网友:这种没必要过了,上路就是杀手...... 据《央视网》报道,杨某已是第5次挑战科目二,前四次考试中,她因倒库压线、坡道熄火等问题屡战屡败,甚至创下“10秒撞倒3个桩”的驾校纪录。 眼看科目一成绩即将作废,她花3000元联系上“作弊专家”李某。 李某的作弊方案堪称精密:操控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从30米高空俯瞰考场,实时传输画面至场外笔记本电脑;将直径3毫米的钢珠耳机植入杨某耳道,通过蓝牙连接作弊手机,场外教练可直接通话指导操作;要求杨某穿宽松外套遮挡耳机接收器,考试车刻意停在监控盲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杨某进行侧方停车时,耳机突发故障,场外教练的“方向盘打死!回半圈!”指令通过车载音响公放,引得监考民警段晓林拍桌而起:“车里谁在说话?!” 这并非孤例,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查处驾考作弊案达217起,形成三条灰色产业链:从深圳华强北流出伪装成项链的蓝牙接收器,淘宝暗语“驾考神器”月销超2000件;内蒙古通辽某车管所副所长收受4.8万元贿赂,关闭考场信号屏蔽器;安徽六安驾校教练组建“替身联盟”,30余名考生花8000元/科购买代考服务。 更触目惊心的是后果——重庆交管局追踪发现,作弊通过者3年内事故率是正常驾驶员的2.3倍。2024年成都致5死连环追尾案中,肇事司机王某的科目二竟是靠“无人机+对讲机”蒙混过关。 针对愈演愈烈的作弊风,司法机关已亮出组合拳:2024年9月最高检明确,组织驾考作弊最高可判7年;兰州考场新增声纹识别系统,能捕捉耳道内骨传导音频;浙江警方顺藤摸瓜,从作弊耳机追溯到东莞某电子厂,查获20万套设备。 而杨某的“导师”李某,最终因组织考试作弊罪获刑8个月,成为甘肃省驾考作弊入刑第一人。 这场闹剧背后,是4.5亿驾驶员时代的集体焦虑,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宇晨指出:“驾考不应是闯关游戏,每个环节都在筛选合格的道路参与者。”数据显示,我国驾考平均通过率仅68%,但仍有23%考生试图走捷径。 正如网友@车轮上的中国所言:“今天在考场作弊省下的汗,明天会在方向盘上变成血。”或许我们该思考:当驾照成为现代人生存刚需时,是该降低考试难度,还是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浮云]
北京地铁上,一61岁大爷嫌弃身边农民工,张口就骂:穿的跟要饭似的,弄一身灰,跟这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