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当年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

如梦菲记 2025-04-21 15:40:35

2020 年,当年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没料到,这位在医学界威望极高的专家,竟是靠着自学中医,才有了后来声名远扬的院士之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武汉成为风暴中心,在这危急时刻,一位73岁的老太太以惊人的勇气和远见提出了“武汉封城”的建议,硬生生掐住了疫情扩散的咽喉,为全国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   她就是李兰娟院士,中国医学界的泰斗人物,然而谁能想到,这位声名显赫的专家,职业生涯的起点竟是自学中医的乡村赤脚医生?   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因眼疾几乎失明,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肩上,母亲翻山越岭卖山货,勉强维持一家生计,童年的李兰娟目睹母亲的艰辛,暗下决心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可贫穷如影随形,初中时她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回家帮母亲干农活,那段时间,她心如刀绞,但从未放弃希望,靠着自学和班主任的奔走争取,她终于重返课堂。   凭借优异成绩,她不仅考入绍兴第一初中,还被杭州第一中学破格录取,这一段求学经历,让她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也在她心中埋下了医学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恰逢“上山下乡”运动,李兰娟回到家乡,成了一名赤脚医生,相比月薪24元的代课老师,赤脚医生的日薪仅1毛钱,收入微薄,但她看中的是这份工作能让自己接触医学的机会。   她自费买来《黄帝内经》等中医书籍,夜里点着煤油灯苦读,还跑到浙江省中医院学习针灸,硬是把经络针法练得炉火纯青,白天,她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治疗感冒、跌打损伤,甚至高烧不退的危症。   一次,一个孩子高烧昏迷,她用针灸和草药连夜抢救,最终让孩子转危为安,孩子的母亲感激得泪流满面,这样的场景,在李兰娟的赤脚医生生涯中屡见不鲜。   1970年,因在基层的出色表现,李兰娟被推荐进入浙江医科大学深造,这张迟来的录取通知书,成了她多年梦想成真的见证,在大学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毕业后,她进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择了传染病这一充满挑战的领域,工作中,她亲眼见到重型肝炎患者因肝衰竭痛苦去世,死亡率高达80%。   这让她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一医学难题,1986年,她开始研究人工肝技术,试图为肝衰竭患者争取一线生机,然而研究之路困难重重:经费只有3000元,实验条件简陋,国内外同行普遍质疑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面对重重阻碍,李兰娟和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终于在1998年成功研发出“李氏人工肝系统”。   这项技术能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大幅降低了肝衰竭的死亡率,技术推广后,全国无数患者因此重获新生,国际医学界也为之侧目。   更令人敬佩的是,李兰娟没有将技术据为己有,而是无私分享给全国医生,彰显了医者的大爱,李兰娟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2003年SARS、2013年H7N9禽流感,她都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制定治疗方案,挽救无数生命,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已73岁的她主动请缨奔赴武汉。   到达当晚,她便深入医院了解疫情,查证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会议上,她凭借丰富经验,果断提出“武汉封城”、集中收治病人等建议。   这些建议在当时引发巨大争议,有人担心封城会影响经济和民生,但李兰娟不为所动,她深知,只有强硬措施才能遏制病毒蔓延。   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无比正确:封城为全国防控争取了时间,武汉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在武汉的日子里,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穿着防护服查房,脸上压痕深得吓人。   她还推广人工肝技术救治重症患者,结合中西医提出“四抗二平衡”方案,显著降低病死率,这些经验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为抗疫胜利提供了关键支持。   除了抗疫,李兰娟还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无数心血,她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和免费体检政策,让数百万农民受益,她还多次建言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呼吁大医院设立隔离病房、提升医护专业素质。   即便功成名就,她依然谦逊,总说自己只是个普通医生,最大的愿望是人类能战胜传染病,从自学中医的赤脚医生到力挽狂澜的抗疫英雄,李兰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韧。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2021-06-11《周末人物|从赤脚医生到国家传染病医学的开拓者,李兰娟:一辈子》

0 阅读:3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