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公布年报,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亏损10亿!这是非常典型的,在房地产大涨普涨时代落幕后,过度圈地开发的旅游项目建得起却维持不起,最终成为不良资产拖累整体的情况。 提到桂林旅游,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经典的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水和溶洞,特别是20元人民币纸币背后印着的、名气最大、最为原教旨的桂林山水。所以看到桂林旅游亏损的消息,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题目问的“大家不爱去桂林旅游了”。再与纸币图案带来的名气相对比,很自然地就会诉诸于景区的“贵”、“拥挤”,似乎是因为这些负面因素导致游客寥寥、景区最终出现亏损——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正确答案。 因为作为企业的“桂林旅游”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直属或控股的十家主要子公司,除了有两家在经营经典的桂林山水和溶洞,余下的八家还在经营几家同质化的新景区、酒店、公路客运以及出租车业务,甚至还包括文旅地产和商业写字楼项目。 实际的盈亏情况,是只有两家经营景点的桂林山水和溶洞的子公司在通过门票收入盈利,撑起了桂林旅游的现金流,其他的八个子公司全部在亏损。甚至其中四个已经资不抵债,具体经营的是两家高度同质化的新景区、出租车业务和商业写字楼——这些业务都是在2010年前后“接盘”的,而2010年也是桂林旅游的用工高峰,随后持续下滑。 所以,事情很清楚,显然并不是游客不再爱去桂林(尤指经典的桂林山水和溶洞)旅游才导致桂林旅游这家上市公司整体亏损,而是企业在房地产大涨普涨时代过度圈地投资旅游项目、盲目开发导致的结果。在时代落幕后,这些圈地和扩张行为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并且由于始终未能找到新的接盘者,终于带崩了整体。 这一幕是似曾相识的。泡沫时代的日本,随着房地产的一路高歌猛进,其旅游项目同样出现了过度圈地和盲目开发。当时正值度假热潮,就连许多小城市都在积极建设滑雪场、温泉酒店、高尔夫球场,甚至还要为景区配套建设度假公寓。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泡沫破裂、潮水褪去后,这些过剩的旅游设施和度假公寓出现了大量空置,成了沉没的不良资产。 其中一些坐落在较大城市的,还可以通过城市更新盘活,或者是改为他用——比如日本不少废弃的高尔夫球场最终变成了光伏电站,之前还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准备作为自卫队训练基地,后因居民反对作罢。而坐落在小城市的许多旅游设施则长期空置,甚至是已经多年处于废弃状态,成了许多自媒体人“探险”的目的地。比如最经典的夕张,为了实现旅游转型,修建了许多大型的观光设施和滑雪场,但随着泡沫破裂、收入连维持经营都做不到,最终政府走向破产。至于那些配套的旅游地产,则完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动产,不仅无法出售,还要不断吞噬现金流。 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出现了不少挂着知名旅游目的地名号的文旅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大涨普涨时代落幕。再加上疫情的雪上加霜的打击,回归正常后旅游人均消费的横盘以及行业内部利用轻资产模式发起的竞争,进一步使这些过度圈地扩张的超重资产的文旅企业无法喘息。 这些企业在先前重资产方面的过度圈地扩张,在此时已经形成了太多的无人接盘的不良资产,与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纵使景区还能有较好的门票收入,也难以挽回整体局面,连计提减值的部分都不够填上。
桂林旅游公布年报,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亏损10亿!这是非常典型的,在房地产大涨
侠女论商业
2025-04-21 17:28:11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