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陈洁如当年离婚时,曾支付18万大洋作为陈洁如母女的生活费。这笔钱被陈洁如

纯情如雪 2025-04-21 17:37:12

蒋介石与陈洁如当年离婚时,曾支付18万大洋作为陈洁如母女的生活费。这笔钱被陈洁如的母亲在浙江老家购置地产收租。然而,国民党撤退台湾后,家产尽失,生活陷入困境。 你知道吗?蒋介石当年为了甩掉陈洁如,给了她18万大洋当生活费,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可这笔钱非但没让陈洁如母女过上好日子,反而成了她们后半辈子苦难的开端。 蒋介石和陈洁如的婚姻,搁在民国那会儿可是挺有名的一段往事。蒋介石就不用多说了,国民党的大佬,手握大权。陈洁如呢,是个漂亮又有气质的女子,成了蒋的第二任老婆。俩人是怎么认识的呢?1921年,蒋介石在上海参加一个宴会,一眼就看上了陈洁如,觉得她长得俊,人也聪明。追了一阵子后,同年就结了婚。那时候蒋介石还没完全发迹,但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这门婚事在当时还是挺引人注目的。 不过,这段婚姻没撑多久。到了1927年,蒋介石为了政治需要,眼光瞄上了宋美龄。宋家背景深厚,跟美国关系好,跟她联姻能给蒋的政治事业加分不少。于是,他决定跟陈洁如离婚。这事儿在当时不算啥稀奇事,毕竟那年代政治婚姻比比皆是。离婚的时候,蒋介石给了陈洁如18万大洋,说是给母女俩的生活费。这18万大洋在20年代可是巨款,普通人家几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蒋介石出手这么大方,估计也是想赶紧了结这桩婚事,别留下啥后遗症。 陈洁如的妈是个精明人,拿到这笔钱后没乱花,而是带着女儿回了浙江老家,用这18万大洋买了不少地和房子。那个年代,浙江的地价还不算太离谱,18万大洋足够置办一大堆房产。她们把这些房子租出去,每个月收租金,日子过得还挺滋润。陈洁如呢,后来还跑去美国留学了一圈,日子过得挺有盼头。母女俩靠着这些房产,生活安稳了好些年,离政治那堆乱七八糟的事儿也远了点。 可世事难料,1949年国共内战打完了,国民党输得一塌糊涂,收拾包袱撤到台湾去了。陈洁如母女留在大陆,麻烦就来了。她们在浙江的那些房产,因为跟国民党沾了边,直接被新政府没收了。一夜之间,母女俩从有房有地的地主婆,变成了啥也没有的穷光蛋。陈洁如的妈那时候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家里没了收入来源,只能靠亲戚朋友接济过日子。 没了家产,陈洁如母女的生活一下子跌到谷底。她们搬进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陈洁如以前是大家闺秀,哪里受过这种苦?可现实不等人,她只能硬着头皮出去找活儿干。她干过不少底层活儿,比如在小饭馆洗盘子,甚至还摆过路边摊卖东西。 那个年代,工作不好找,尤其是她这种跟国民党有牵连的人,日子过得别提多艰难了。她妈身体不好,她还得一边干活一边照顾老人,压力大得不得了。不过,陈洁如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她咬着牙撑着这个家,想尽办法让日子过下去。她心里明白,不管多苦,只要不放弃,总能熬过去。后来到了1962年,她带着妈移居香港,想找个新出路。那时候台湾那边给了她点补贴,每年一万美元,说是安顿她。可这点钱在香港花起来远远不够,陈洁如还得为以后打算。她跟台湾那边提过要求,要么一次性给25万美金,要么在香港买两套房再加点现金和补贴,可这要求没被答应。 就在这时候,陈洁如以前在黄埔军校认识的一个英语老师李时敏找上门来,说有个主意。他建议陈洁如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回忆录,用英文写,拿到美国去出版,赚点钱不说,还能拿这个跟台湾那边谈条件。陈洁如觉得这主意靠谱,就答应了。她口述,李时敏记录,还联系了几家美国出版社,想把书推出去。 这事儿传到台湾,国民党那边坐不住了。陈立夫亲自给陈洁如写了三封信,苦口婆心地劝她别干这事儿。到了1964年,双方在香港谈妥了条件:台湾出20万美元,外加香港九龙一套房子,买断了她手里的回忆录草稿。陈洁如得把原稿交出去,还得付给李时敏2万美金当报酬,草稿也不能留副本。 可这事儿没完。1992年,李时敏这家伙不守信用,把偷偷留下的副本拿给了台湾的《传纪文学》杂志公开连载。后来这书还出了单行本,叫《陈洁如回忆录——蒋介石陈洁如的婚姻故事》,在台湾和大陆都出版了。书里讲了她跟蒋介石的婚姻,还有离婚后的苦日子,让不少人知道了她这一路的坎坷。 陈洁如这辈子,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她从蒋介石的老婆,变成了被抛弃的女人,又从有钱地主跌到穷困潦倒。18万大洋听着多,可到头来没给她带来啥保障,反而因为政治变动害得她家破人亡。她后半辈子全靠自己撑着,硬是没被生活打垮。蒋介石给这18万大洋,本意可能是想让陈洁如母女过得舒坦点,可谁能想到,政治这东西一变,全都白搭了。陈洁如的经历,也让我们看明白了一个事儿:钱和权有时候真靠不住,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

0 阅读:60
纯情如雪

纯情如雪

纯情如雪